由“四王”说开去
2018-12-03梅墨生
梅墨生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四王”是欠了什么人的债,在有清一代红得发紫后,进入民国之初开始“背运”,先是被文化领袖陈独秀骂,随后又被画界群起而攻之,以至于到了“要革王画的命”的地步。几十年间直到新中国建立,“四王”也翻不过身来。他们如“文革”时期被戴上了“地富反坏右”—“黑五类”的帽子一般,成为画界历史上“封建、复古、因袭、守旧”的代表,当然也就是“反动”的了,连他们的祖师爷董其昌一起,为时尚所唾弄。
呜呼哀哉!物极而反—真是“易”道之高明。在激进又崇洋的年代,“四王”的艺术,成了万人骂。曾经的万人迷一下变成了万人骂,真是时势变化使然。
近闻故宫博物院将推出“四王”大展。作为一次中国画的学术展示,其权威性与经典性不言而喻。平心而说,“四王”的绘画各有千秋,作为当年画坛盟主多年,好是各有其好,但是否好到了无以复加的份上?恐也未必。若论平正冲融,四家具有共通性,不激不厉,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的勾勒皴擦点染,循规蹈矩,严守画法正统,堪称完备。而从境象上看,终不逮于宋人之沉雄,也不及于元人之放逸;若论气息则温文尔雅,从容中道,画的是新朝盛世下的一派温馨清秀山川,他们于一黄(公望)一董(其昌)间讨生活,终于面貌自立,历史已然记住了他们。20世纪初留学归来的美术领袖们挟西洋(古典、印象、后印象)与东洋(和式水墨与亚式欧风)之风,自是视“四王”为今日黄花,当在被打“倒”之列。
于是中国画之“正统”山水—干淡白之雅逸笔墨被湿浓黑之雄强作派所推倒,而有吴缶翁、王一亭式之粗犷山水,有林风眠、徐悲鸿之彩墨水彩式风景画,有岭南派之水墨、摄影结合之山水,有陶一清、宗其香式之类布景山水……其中雄秀卓立、不落俗套者民国时期有齐白石画自家山之“齐派”简约山水,黄宾虹之陶冶宋元出入明清之积墨山水,有傅抱石重庆时期之散锋乱皴傅家样山水。后起之秀则有新中国后之李可染写生实境山水、陆俨少之传统新阐释山水。
今日思忖,画史之付出得耶失耶?在反对模式化的合理性中又有多少误把程式化也当模式扫除了?中国画的程式一如京剧的唱腔板眼,正是在那规定性中闪展腾挪、唱打做念,演绎出一种综合艺术表演之美的;中国画也同样是要利用特性的材料工具与精神汇通来超越时空、实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情景汇通之美的,一旦把这些程式全弃,则如京剧要靠声、光、电、汽来营造气场气象,而主体缺失失语了。某种意义上,中国画就是靠“笔墨”来清唱、独唱的,至于其他舞台效果则如渲染、制作般不是很重要了。可惜,这一传统已近乎荡然无存。
[清]王原祁 神完气足图轴 1 37cm×71.7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