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伴有心脏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例
2018-12-03袁静陈丽萍孙晓峰
袁静,陈丽萍,孙晓峰*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联合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12;
1 病例简介
例1:女,43岁,主诉:活动后心悸、气促20 d。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体格检查:肝脏肿大,肋下2 cm,剑突下3 cm,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A、B)提示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行右心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心房内有一约8 cm×5 cm肿物,表面光滑,基底部附着于下腔静脉后壁并沿下腔静脉长轴向远端伸入,肿瘤基底部部分延伸入肝静脉,病理诊断: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图1C)。
例2:女,64岁,主诉:外院腹部CT提示下腔静脉高密度影。既往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腹部CT增强扫描(图2A)提示:下腔静脉及右侧髂总静脉、髂内静脉内条形低密度充盈缺损影,考虑静脉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异常回声,待除外平滑肌瘤病。血管超声造影提示:右侧髂内静脉、右侧髂总静脉、下腔静脉管腔内见中低回声,向上延续到右心房内,造影后于动脉期呈快速增强(图2B),静脉期呈持续增强(图2C);考虑IVL。建议活检及手术切除,患者均拒绝并放弃治疗,考虑到本病的恶性生长形式,已告知患者随时复诊。
图1 女,43岁,IVL。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扩大,右心房内可见一个实质性略强回声团块,轮廓边界清,大小约72 mm×41 mm(箭,A),并有部分位于下腔静脉内(箭,B),心房内未见团块附着点,随心动周期大小移动,舒张期达三尖瓣口,三尖瓣轻度反流;右心房内肿物组织病理诊断为IVL(HE,×40,C)
图2 女,64岁,IVL。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下腔静脉内低密度影不强化(箭,A);超声造影见下腔静脉内肿块于动脉期呈快速点条状增强(箭,B),消退慢;静脉期仍呈持续线状增强(箭,C)
2 讨论
IVL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良性但生物学行为恶性的肿瘤,通常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瘤,沿子宫静脉或卵巢静脉内向上生长,延伸进入下腔静脉,部分可达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1]。本病好发于绝经前女性,患者多有子宫肌瘤病史或子宫切除史,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1-2]。本组2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且均表现为右心房、下腔静脉内占位。病例1经病理检查证实为IVL,病例2虽未经病理检查证实,但结合超声造影动脉期快速增强、消退慢、静脉期持续增强的特点,高度怀疑IVL而非CT增强检查提示的静脉血栓。常规超声检查IVL常表现为右心房、下腔静脉内连续性肿物,活动度大,舒张期向三尖瓣移动,甚至进入右心室,边界清晰,与下腔静脉管壁及右心房壁无明显粘连;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优于增强CT[3],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快速增强、消退慢,能与静脉血栓鉴别[4]。MR静脉造影也能够显示瘤体内的微小血管,但费用相对昂贵,检查耗时、不便。
除血栓外,IVL应与其他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包括右心房占位(黏液瘤、脂肪瘤)、恶性肿瘤的癌栓(肝癌、肾细胞癌、Wilms瘤、肾上腺皮质癌等侵犯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腹膜后纤维化等。检查中发现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占位时,需仔细观察病变的边界是否清晰,与下腔静脉管壁及右心房壁有无粘连,同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子宫肌瘤或子宫切除史,必要时行超声造影,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