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伴有心脏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例

2018-12-03袁静陈丽萍孙晓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右心房平滑肌下腔

袁静,陈丽萍,孙晓峰*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联合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12;

1 病例简介

例1:女,43岁,主诉:活动后心悸、气促20 d。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体格检查:肝脏肿大,肋下2 cm,剑突下3 cm,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A、B)提示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行右心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心房内有一约8 cm×5 cm肿物,表面光滑,基底部附着于下腔静脉后壁并沿下腔静脉长轴向远端伸入,肿瘤基底部部分延伸入肝静脉,病理诊断: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图1C)。

例2:女,64岁,主诉:外院腹部CT提示下腔静脉高密度影。既往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腹部CT增强扫描(图2A)提示:下腔静脉及右侧髂总静脉、髂内静脉内条形低密度充盈缺损影,考虑静脉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异常回声,待除外平滑肌瘤病。血管超声造影提示:右侧髂内静脉、右侧髂总静脉、下腔静脉管腔内见中低回声,向上延续到右心房内,造影后于动脉期呈快速增强(图2B),静脉期呈持续增强(图2C);考虑IVL。建议活检及手术切除,患者均拒绝并放弃治疗,考虑到本病的恶性生长形式,已告知患者随时复诊。

图1 女,43岁,IVL。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扩大,右心房内可见一个实质性略强回声团块,轮廓边界清,大小约72 mm×41 mm(箭,A),并有部分位于下腔静脉内(箭,B),心房内未见团块附着点,随心动周期大小移动,舒张期达三尖瓣口,三尖瓣轻度反流;右心房内肿物组织病理诊断为IVL(HE,×40,C)

图2 女,64岁,IVL。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下腔静脉内低密度影不强化(箭,A);超声造影见下腔静脉内肿块于动脉期呈快速点条状增强(箭,B),消退慢;静脉期仍呈持续线状增强(箭,C)

2 讨论

IVL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良性但生物学行为恶性的肿瘤,通常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瘤,沿子宫静脉或卵巢静脉内向上生长,延伸进入下腔静脉,部分可达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1]。本病好发于绝经前女性,患者多有子宫肌瘤病史或子宫切除史,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1-2]。本组2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且均表现为右心房、下腔静脉内占位。病例1经病理检查证实为IVL,病例2虽未经病理检查证实,但结合超声造影动脉期快速增强、消退慢、静脉期持续增强的特点,高度怀疑IVL而非CT增强检查提示的静脉血栓。常规超声检查IVL常表现为右心房、下腔静脉内连续性肿物,活动度大,舒张期向三尖瓣移动,甚至进入右心室,边界清晰,与下腔静脉管壁及右心房壁无明显粘连;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优于增强CT[3],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快速增强、消退慢,能与静脉血栓鉴别[4]。MR静脉造影也能够显示瘤体内的微小血管,但费用相对昂贵,检查耗时、不便。

除血栓外,IVL应与其他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包括右心房占位(黏液瘤、脂肪瘤)、恶性肿瘤的癌栓(肝癌、肾细胞癌、Wilms瘤、肾上腺皮质癌等侵犯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腹膜后纤维化等。检查中发现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占位时,需仔细观察病变的边界是否清晰,与下腔静脉管壁及右心房壁有无粘连,同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子宫肌瘤或子宫切除史,必要时行超声造影,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右心房平滑肌下腔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