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和时代背景

2018-12-01丁良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时代背景现代化

丁良超

摘 要: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理念等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变化,必须在整个政治系统中,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每一个大学生身上都折射着时代特征,包含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多元化与社会转型的冲击、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语境等。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心理属性与场域环境,引导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现实起点;时代背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9-0086-03

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经济、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从萧条向繁荣转变,推动人们从传统政治角色向现代政治角色演进。另一方面,现代化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性的另一面是,当事实上地球上再也没有神志清醒的人的时候,剩下的就只能是昆虫和青草的王国了。”[1]现代化本身具有风险性,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健康、稳固的政治认同,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

1人性假设与“复杂人”的生成

人性假设理论中,对人性的假设主要有“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等角度的分析。“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不自觉的;必须对人进行“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社会人”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人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研究表明,人有社会交往需求,需要荣誉感和成就感。“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是一种权变的理论模式。

“如果一个人要问自己,他是怎样对那些注定要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领域发生兴趣的话,那么,他会发现,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2]埃里希·弗洛姆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中开章明义地指出人是各自时代的产物。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赶上了国家发展的最好的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又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他们一方面习惯了获取和享受,另一方面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性格。每个大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对价值追求、政治理想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代化进程中,当人的复杂需求和多元的现实世界交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注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的角色特征

(1)变化性。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三观逐渐稳定,但并非最终确立,具有一定意义的过渡性质,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走入社会,大学是最为重要的几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具有很大的变化性,而且,在大学阶段习得的价值观认知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下一阶段的角色认知与行为习惯形成。

(2)多重性。社会角色上,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新兴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承担着多重社会责任;家庭角色上,大学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在,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和成长,要对得起家庭的付出与期待;个体角色上,大学生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崇尚自由、热情洋溢、追求幸福,他们是社会各阶层中最富有活力的个体。

(3)精英性。他们是国民教育序列中最高的受教育者,“培養什么样的大学生和如何培养大学生”不仅关系到国民教育的最终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其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希望。另外,社会改革中,大学生往往发挥着领头和示范作用,他们对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有着天然的热情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是推动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道德主义”与“利己主义”的选择

当下,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精英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化的不断侵袭,各种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化不断加速,它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是必然的,在选择“道德主义”和“利己主义”上,大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往往超越现实,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特征。当今中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大学生有着无比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他们对社会、对国家有着天然的责任感,愿意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奉献自我,愿意做一个不断付出的优秀公民。对于一些社会矛盾问题,他们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国家的各项事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受到西方消极思潮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他们中的一部分群体过分看重利益,贪图享受,在行为和习惯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自私性。

二、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3]从结构和功能上看,政治认同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政治文化的整体状态和发展方向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个体政治认同的构建与发展。

1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发展,我国愈加重视文化建设,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样来源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整合和升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一贯坚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整合意识,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如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在特定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另外,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民群众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而不同”等东方智慧无不影响着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为我国政治文化朝着公正、法制、民主的方向前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压力

政治信任与公民参与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发展,民众的公民意识有了逐步提升,但是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并未真正形成。有些大学生相信国家和政府的意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执行能力表示怀疑,对于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热情不高。按照阿尔蒙德的分类,中国从依附型的政治文化向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过渡尚需时日。

我国政治文化历来会多多少少受到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閉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4]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当前的政治文化发展受益于国外优秀文化的借鉴,另一方面也承受着西方消极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也同样给我国政治文化发展带来压力,作为部分群体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诸如“君臣有别”“三从四德”等消极传统观念都是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多元化与社会转型的冲击

1多元化与大学生政治认同

文化多元化影响政治认同。“由于殖民地本土文化和宗主国外来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和融合,从而导致二者产生了巨大差异,加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就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5]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我们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也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引入了一些西方文化和西方思维。面对多样的社会文化思潮,有部分大学生会产生选择困难,甚至产生迷茫和无所适从,西式的文化与思维对当代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主流政治认同产生了冲击。

价值观念多样化影响政治认同。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积极向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党和国家的领导,但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由以往的单一价值认同转向多元价值并存,甚至出现一定的价值冲突问题。“大部分公众对上层中央政权合法性给予支持认可,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对体制的质疑。”[6]这些类似的价值认同问题源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分裂,正如有学者提出:“价值冲突导致传统的政治认同被瓦解,现代的政治认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真空。”[7]

2社会转型与大学生政治认同

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都会受到影响,对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最容易受到社会变化的冲击。社会转型的一些衍生问题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心理,如利益分化、社会痛点等转型期的社会矛盾都会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弱化和政治认同的下降。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分化。利益分化主要指“社会结构性的变革而使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利益主体之间不断分化,以及各利益主体因利益实现渠道和实现程度不同而引起利益差别的过程”[8]。这种分化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不同的经济阶层,而每个阶层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由于其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大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国家庭,经济环境、物质条件、家庭背景等各有千秋,而这又时刻影响着每个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认同形态。

四、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语境

1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强调无条件的认可,相信他们的行为具有无条件的排他的价值,譬如对于自由、公正等的追求。工具理性则突出实现途径的有用性,是为了达成某种预期而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从法理看,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相互依存的。对于价值的追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科学分析,按照合理、有效的模式实现预期价值;对于工具的使用,始终要以价值为导向,不能在对工具的使用和追求中迷失了价值方向。而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对于权威的感知度下降,愈加重视工具理性的使用。工具理性主要在三个方面加以考量:一是效益,即实现目标的速度;二是条件,即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开展行动;三是代价,工具理性努力追求代价最小。传统政治生活中,大家习惯服从于权威,对国家、政府有些天然的归属感;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不再迷恋于权威,他们积极参与政治实践,对政治的认同不再是简单的权威认同和情感认同,而是转向实践认同和法理认同。

2从传统政治人到现代政治人

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在社会综合变革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提出适应性要求,促成大学生从传统政治人向现代政治人过渡。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都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对于政治价值和权威的认同不再是出于本能的教化认同,而是逐渐从“认同什么”转向“为什么认同”和“怎么认同”;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政治意识的不断加强,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认同实践,不断从情感认同转向实践认同。

3“外生型”现代化的冲击

现代化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其中“外生型”现代化的启动因素来自外界,可以是对外界的主动学习,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机理不顺的被动改变。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清政府末期的内忧外患,洋务运动是我国“外生型”现代化开始的一个标志。

正如学者指出:“西方文明用它的经济制度之网笼罩了全世界,在这样一种以西方为基础的经济统一之后又来了一个以西方为基础的政治统一。”[9]现代化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有毁灭社会的风险。这种风险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避免,需要不断地加以人为调整,要注重内外融合,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甚至全盘西化。“外生型”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化国家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综合变革。这种变革必然影响一个社会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人们的政治心理状态,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

现代化进程中,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及心理属性,引导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感。同时,每一个大学生身上都折射着社会转型和多元发展的时代特征,需对这些特征和社会背景做系统梳理,努力克服全球化、多元化等可能造成的认同冲突,促使大学生群体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稳固的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刘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151.

[2][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

[3]王惠巖.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5]王学风.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5.

[6]尹学朋,王安平.论社会变革中我国政治文化演进的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11):26—27.

[7]上海市政治学会.政治认同与社会和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92.

[8]庄锋.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112—114.

[9]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45—46.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value pursuit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others are spontaneously changing. We must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realistic starting point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every college studen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the diversity and the impact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dentity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etc. Therefore, we should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and field environ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values, and strengthen their political identit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realistic starting poi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modernization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时代背景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