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临床观察
2018-12-01姜凤琴
姜凤琴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040)
0 引言
在多项手术治疗中都需要应用全身麻醉,其目的在于让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多采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等麻醉药物,均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1]。本研究,主要对86例患者采用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右美托咪定的实际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本院麻醉科接收的行全身麻醉的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谨遵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包括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35.46±3.42)岁。对照组包括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35.54±3.47)岁。组间基础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丙泊酚全麻,要求术前禁食、禁饮8h,进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其体征指标,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5min,靶控输注3mg/mL丙泊酚、2µg/mL瑞芬太尼。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全麻,要求术前禁食、禁饮8h,进入手术室后严密监测其体征指标,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为1µg/kg,10min后根据患者的实际麻醉状况酌情减量,持续泵注剂量为0.4µg/kg,并靶控输注2µg/mL瑞芬太尼。严密监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体征指标数据。
1.3 观察指标
比较组间麻醉前后的体征指标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采用t、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麻醉前后的体征变化对比
麻醉前,组间体征指标数据比较(P>0.05);麻醉后0.5h,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中有1例寒颤、1例心动过缓,无窦性停搏例数;对照组中有2例窦性停搏、2例寒颤、3例心动过缓;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麻醉前后的体征变化对比(±s)
表1 麻醉前后的体征变化对比(±s)
注:*代表对照组患者麻醉后0.5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后0.5h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观察组(n=43) 麻醉前 124.53±8.45 91.52±3.42 77.43±3.85麻醉后0.5h 92.86±8.57 64.53±3.78 63.57±6.87对照组(n=43) 麻醉前 124.52±8.55 91.52±3.51 77.45±3.86麻醉后0.5h* 83.12±6.74 51.42±3.47 71.53±4.77 t 5.858 16.753 6.240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全麻操作过程中,多应用镇静药、镇痛药、血管活性药物进行麻醉,多会造成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恢复慢等诸多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又会增加患者的痛苦[2-3]。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相应的不良反应,也可较好地控制心血管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性[4]。右美托咪定的特异性、敏感性均高,具备很强的效能,对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起着极强的抑制作用,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可较好地减慢患者心率,降低血压,促进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状态[5-6]。提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丙泊酚,可显著提高麻醉安全性。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中,可显著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降低意外受伤、出血、切口裂开、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术前术后安全性[7-8]。李艳波[9]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该药后5min、10min的镇静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10min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呈明显降低状态,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少,整体麻醉效果较好,应用安全性较高。杨廷军[10]研究显示,M组40例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N组40例患者使用咪达唑仑麻醉。麻醉后,M组的心率明显减慢,其体征指标稳定状况明显优于N组;M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不仅可以获取满意的镇静效果,又可稳定血流动力学。以上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均充分证实了右美托咪定的实际麻醉效果和临床应用安全性,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施行全身麻醉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的体征指标均起着较好的稳定效果,且不良反应少,麻醉安全性高,可加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