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基础簿弱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自适应学习方式实践与研究
2018-12-01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小学 赵 锦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开展教学,现在很多教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此时通过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过渡。在生源基础簿弱学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显得更弱一些,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他们的自适应数学学习能力更为重要。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电子设备,通过它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它有着非常动感的影像和场景,再加上合适的音乐,不但能够让小学数学知识变静态为动态,还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得到调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此教学可以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基于教学情境展开高效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来创设动物运动比赛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拖出”运动场,然后再将不同的运动员“拖出”来,运动员有:小马、小兔子、老虎、大象、猴子等。然后教师播放旁白:在运动场上,比赛开始了,大象刚刚跑了运动场一周的一半就直接回到原点了,因此它用的时间是100秒,猴子和小兔子均绕着运动场跑了一周,因此两者用的时间分别是128秒和120秒。这个时候,教师再利用电子白板里面包含的flash动画功能对小动物的运动情境进行模拟。然后教师宣布比赛胜利者,老虎跑得最快,获得胜利。不过大象表示非常不满,因为它用了最短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动物的疑问展开思考和讨论,通过思考发现谁是冠军。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学习效果打下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生在几何图形想象方面能力很差。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来分层显示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进而对知识系统性地掌握,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演示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动画来对割补的过程进行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到,割补之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过大小却没有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图形的割补转变来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记性推导。这样,“转化方法”为以后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探究难点
在小学教学的内容中,“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非常具有难度。应该怎样突破呢?可以通过课件进行演示,首先平均分割一个圆,可以是4、8、16、32等任意份,在分割完之后快速地将其拼到一起,就会形成近似长方形,在对近似长方形进行分割和拼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随着分割的份数增多,拼接得到的图形形状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此教学把复杂的图变成了长方形、利用分割和拼合的方式化曲为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难题,进而让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同时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信息技术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而知识又在生活中应用。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同时,他们有着基于已有认知来推理的智力潜能;而且,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而是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来主动搭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即利用已有认知和新经验来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得到改造和丰富。通过生活情境学生能够想到学科问题,同时又能够将学习的知识与用到生活情境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例如,在对《认识时间》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笔者通过课件引入了一些情境图,例如有一幅和上学有关的图,图上面画有钟表,显示着时间;还有一幅和放学有关的图,上面显示着在周末,几点起床,几点洗漱,几点外出,几点吃饭,几点回家等,在图片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了进来,让学生将事情发生的时间说出来,进而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了解,通过应用的过程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通过实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身边就存在时间,学习时间对生活帮助很大,同时还可以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在现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优势是可以将丰富动感的图形影像融合到一起,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从事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如此一来就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在生源基础簿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更好的学习。不过,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学习,要对这一工具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此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