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境、大视野
——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8-12-01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小学季建新
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小学 季建新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数学变得“枯燥、乏味”,进而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被动。新的教学背景下,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孕育而生,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主动接受这种变化,从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为学生们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机,从而让学生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一、联系生活经验,创设“小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基础,而这些基础的东西恰恰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开展每部分的教学时,教师都需要找到生活的“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讲解“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对年、月、日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缺乏一个理论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了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零碎的认识梳理成系统的知识。首先,教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出生的日期,在班级上交流分享。然后,教师说道:“大家刚才讲述了自己的出生日期,虽然有所差异,但是你们发现了哪些共同点了吗?”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出生日期都带有“年、月、日”。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对“年、月、日”的认识,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开始有选择性地板书,并出示年历,让学生们认识月大、月小和二月,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生日为切入点,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发挥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引导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直观实物,创设“小情境”
随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教师需要广泛地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更为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更为直观地发现数学规律,更为深层次地了解数学的特征。
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让他们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教师利用直观实物为学生们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小情境”。首先,教师准备了50张打印纸,拿出一张让学生们观察其形状,然后将50张纸摞在一起,并让学生们对比这两种情况。由于学生们学习了长方形相关的知识,所以对于第一种情况,学生们较为熟悉,但对于第二种情况,学生就不知怎样来表述。然后,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学生们观察、触摸这个直观的物体,联系刚才“50张纸摞在一起”的情况进行思考,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该物体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利用课件为学生们出示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让他们结合自己刚才的观察判断哪些是长方体,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直观的物体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又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触摸等操作,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了数学几何体,让他们有效地理解了几何体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三、整合趣味元素,创设“小情境”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源动力。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效地整合各种趣味的元素,为他们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地向学生们灌输分数基本性质,课堂教学将会变得十分枯燥乏味。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教师为学生们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展示了一段关于老和尚给3个小和尚(一休、二休、三休)分饼的动画。从动画内容来看,一休、二休、三休分别要1份、2份、3份大饼,老和尚为了满足徒弟的需求,将第一张饼平均分了3份,给一休1份;将第二张饼平均分了6份,给了二休2份;将第三张饼分了9份,给了三休3份。动画结束后,屏幕上显示问题:老和尚这种分法公平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结合除法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最后,教师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出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元素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机,不仅推动了教学活动的进程,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总之,创设有价值的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用“大视野”聚焦“小情境”,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1]吴粉庆.浅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与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1).
[2]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