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和体验数学

2018-12-01江苏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刘正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圆柱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江苏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刘正娟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概念、推导数学公式、获得数学结论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探索发现,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才是学习数学比较好的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才会被儿童积极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是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利用各种途径,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和氛围,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活动。其次是多角度挖掘教材中探究互动的因素,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通过把一个圆柱沿着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分成两半,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借助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除了用V=πr2h以外,能不能以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作为底面积呢?”还有一个同学提出:“圆转化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了,那么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体积没有变,什么变了呢?”本节课是讨论圆柱的体积V=πr2h,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并没有一口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肯定学生由圆柱的体积进而想到其他,有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并鼓励学生今后还要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事物。

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正是由于平时注意创设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进而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概念

“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特别是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几分之一》,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三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明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将四个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时学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一派认为是。教师并没有及时给予评价,而是试着让一派说服另一派,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再如:有12个桃,学生通过操作表示出12个桃的几分之一。

学生汇报后,思考……

1.同样是12个桃,为什么表示的每一份的分数却不一样?明确: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2.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继续想象,如果这盘桃有更多个,平均分成8、9、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能想到什么?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如果有一箱桃共48个,把它分给全班的同学和老师,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老师和同学一共48人)学生很快得出,老师和同学高矮胖瘦各不一样,为什么都是它的?这时学生已经彻底地丢弃了形,直接到了数。

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学具的操作,运用探究、讨论等方法来探究分数的意义。遵循儿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欢的看一看、分一分、想一想、议一议等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利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心理过程的内化,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分之一”这一数学概念,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安排,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推导数学公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实践操作方式。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转化等方法掌握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传统的推导过程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得到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从“长方体的面积=长×宽”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种推导方法会先入为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时,笔者打破传统的推导方法,让学生先分组探究,并出示思考题: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再画一个和长方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小伙伴说说你的画法。

学生分组画,并讨论探究上述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自主认识到要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长),建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长和宽的联系,还解决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是不一样的问题。再出示书上面的例题,学生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导出,符合小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借助教具的操作,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采用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等实践活动,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运用迁移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安排,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同时渗透了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和体验数学,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重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分析、归纳、创造、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等各种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圆柱的体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小长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个长方形
铺瓷砖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巧替换,妙解答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