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2018-12-01◎周剑
◎周 剑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江苏 高邮 225651)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师生的共同合作探究过程中,将已经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从而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对数学学习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式学习的活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素材,教师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互补性原则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将学科知识与活动教程统一起来,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课程教学要以教材为本,数学教材的知识有自身的逻辑顺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学应用领域的知识不断推陈出新,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对新课题的研究中,学习数学学科的新知识,可以补充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同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现有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既能加强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实效性,用学习的学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二)创新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无论发现问题、确定问题还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无不依赖于学生创造力的施展和想象力的发挥,从这一角度而言,研究性学习可谓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施展的舞台.数学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其内容不能仅限于数学学科内容,也不能完全脱离数学学科的课程,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度创新.数学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成果,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自主性原则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调查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教师应侧重于策划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保持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而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去研究.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它的问题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到结论的得出都应该交给学生亲自完成.教师要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并不矛盾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内容增加,学习压力增大,采用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采取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会导致单一被动学习等问题.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多种多样的体验,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取各种学习方法之长,互相促进,共同发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不应排斥接受式学习.
(二)教师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角色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历史并不长,对于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如何开展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一问题上,很多教师存在认识的偏差,如,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搞科研,高不可攀,是大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事情,按高中教师水平难以承担;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给学生讲课外知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怎样开展心中没数,无从下手.为此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使之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内容,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转变角色观念,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成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