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参汤对脓毒症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及心功能的影响*

2018-11-30李旭成崔金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射血左室脓毒症

肖 彦 李旭成 张 军 崔金涛

(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1400;2.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430014)

脓毒症心衰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1],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2]。脓毒症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高,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功能不全,其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是非心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4]。笔者应用验方五参汤治疗脓毒症心衰,其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与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SCCM)联席会议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以及《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85岁;2)慢性肝肾疾病者;3)有冠心病以及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者;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5)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心衰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32例。常规组男性19例,女性 13 例;年龄 30~85 岁,平均(64.29±12.21)岁;初始感染部位胆道5例,肺13例,泌尿系6例,肠道3例,皮肤软组织5例;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0例;心室率 78~152 次/min,平均(114.73±13.14)次/min。 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1~86岁,平均(65.01±11.53)岁;初始感染部位胆道6例,肺17例,泌尿系4例,肠道3例,皮肤软组织2例;心功能Ⅲ级23例,Ⅳ级 9 例;心室率 83~155 次/min,平均(119.81±13.14)次/min。两组性别、年龄、初始感染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炎、利尿、扩管、强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五参汤口服:西洋参 30 g,苦参 15 g,北沙参 15 g,南沙参 15 g,丹参15 g,黄芪15 g,三七10 g,降香6 g。以适量水浸泡1 h后煎服,武火煎开,文火煎30 min,取汁250 mL,后加水200 mL,如前法再次煎煮,2次取汁共约450 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每次100 mL。连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心功能分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受限程度、心悸、胸闷、胸痛症状等各项指标变化,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评定心功能[7-8]。2)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应用心脏彩超,以单平面Simpson改良法[9],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3)cTnI、NT-pro-BNP检测: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注入含抗凝剂试管中混匀离心,将分离的血浆密封储存,应用人N端前脑钠肽(NT-pro-BNP)ELISA试剂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 法检验[10]。4)中医证候评分:依据临床主要症状的轻重采用1~4分半定量积分法判定,无为0分,轻为2 分,中为 4 分,重为 6 分[11-12]。5)安全性指标:心率、血压、肺部啰音;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等。

1.5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自拟。显效: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提高1级或以上,临床主、次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未达到Ⅰ级,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无效: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或恶化,证候积分减少或超过治疗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ΔFS)、E/A、EPSS 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均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与常规组比较,△P<0.05

治疗后治疗组 1 0.1 9±3.9 5△常规组 1 3.1 2±5.2 8组 别治疗前3 2 2 1.3 9±4.9 8 3 2 2 1.9 7±5.3 1 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下同

组别 时间L V E F Δ F S(%) E P S S(m m) E/A治疗组 治疗前(n=3 2) 治疗后常规组 治疗前0.3 1±0.0 2 2 0.1 1±1.3 8 1 5.2 0±3.8 2 0.8 8±0.1 1 0.4 1±0.0 5**△ 2 2.7 1±3.8 7**△ 8.1 1±3.1 2**△ 1.2 4±0.3 2**△0.3 3±0.0 4 1 8.1 6±0.2 0 1 5.7 9±3.0 2 0.7 1±0.1 2(n=3 2) 治疗后0.3 8±0.0 4** 2 6.1 2±3.4 5** 7.3 1±3.5 1**1.3 9±0.1 9**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心衰标记物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TNF-α、hs-CRP、NT-pro-BNP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均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心衰标记物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心衰标记物比较(±s)

组别 时间 N T-p r o-B N P T N F-α h s-C R P治疗组 治疗前 3 7 9 8.1 3±3 4 1.1 2(n=3 2) 治疗后 4 4 8.1 5±5 1.1 6**△常规组 治疗前 3 8 9 6.1 9±3 1 9.1 8 3 0.1 3±4.5 9 1 8.5 5±1.3 1 1 0.6 2±3.2 4**△ 1.3 5±0.1 4**△2 9.2 6±5.0 1 1 6.7 9±1.1 2(n=3 2) 治疗后 1 3 8 9.1 1±1 1 2.0 5**1 4.5 2±3.6 7** 1.5 1±0.1 3**

2.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脓毒症心衰可归属于中医学“热病”“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13-15]。心气虚乏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之本,瘀血阻络是发病的中心环节[16-19]。脓毒症之发病初期热病为主,伤及气阴,久之气阴两虚,五脏失养,特别是心失所养,出现心气不足诸症。出现高热,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咯痰,汗多,纳食差,夜寐不宁,大便稀溏等症状。因此立方应重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五参汤具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功效。其由西洋参、黄芪、南北沙参、三七、丹参、降香、苦参等药物组成。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黄芪补肺健脾益气,两者共奏益气养阴之功而为君;南、北沙参养阴清肺、益气化痰而为臣;三七、丹参、降香行气活血,散瘀镇痛,使瘀血尽除,血脉贯通,共为佐药;苦参清热燥湿、利尿消肿,引热归于小便为使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五参汤可改善脓毒症心衰心气虚乏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E/A、EPSS等指标,调节脓毒症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心肌损伤标记物NT-pro-BNP水平,调节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

猜你喜欢

射血左室脓毒症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