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二妙散配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2018-11-30谢勇庆曹银新郑庆浩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1期
关键词:痛风性高尿酸血尿酸

林 斌 李 鹏 谢勇庆 曹银新 郑庆浩

(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11)

痛风性肾病(GN)是由于嘌呤代谢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慢性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发生结晶反应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沉积,而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症状[1]。GN的主要表现是高尿酸血症,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尿酸盐沉积,是痛风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GN的临床特征为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血尿酸升高,严重时可出现水肿、夜尿、高血压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晚期可以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痛风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该疾病常反复发作,病程容易缠绵,西医疗效不甚满意。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GN,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实验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实用中医肾病学》[3]中的湿热瘀滞证的辨证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等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排除标准:其他肾脏病、血液病、肿瘤放疗、化疗或噻嗪类利尿剂等所致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心脏功能、肝脏功能及肺功能严重受损者;不配合治疗者;有消化道出血者;对别嘌醇片过敏者;近期有手术史者;合并恶性肿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4]。

1.2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门诊及住院GN病例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3例;年龄 28~67 岁,平均(41.83±9.35)岁;对照组男性36 例,女性 4 例;年龄 24~85 岁,平均(47.23±13.5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本治疗,包括控制蛋白摄入量,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4];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695,规格 0.1 g/片)0.1 g 口服,每日 2 次,及对症治疗[4]。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内服中药加味二妙散:苍术、汉防己、当归、绵萆薢、秦艽、知母各10 g,黄柏、红花各8 g,川牛膝、薏苡仁、炒龟甲各20 g,甘草6 g。血瘀显者酌加赤芍10 g,泽兰10 g;痛甚者酌加银花藤30 g,全蝎6 g。 煎汤 400 mL,每日1剂,每次200 mL,早晚分服。两组均观察治疗12周,随访半年。

1.4 观察项目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的总有效率;同时观察血尿酸及血清胱抑素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12周的水平情况。检查设备为贝克曼5811生化分析仪;抽血时间是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12周的早上 7∶00 至 8∶00 空腹抽血。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3]拟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尿酸恢复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50 mg。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血尿酸下降>20%,24 h尿蛋白定量≤1.0 g。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 t检验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胱抑素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胱抑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胱抑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胱抑素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尿酸(μ m o l/L) 胱抑素(m g/L)治疗组 治疗前 4 8 5.5 4±8 3.7 6 1.1 6±0.7 6(n=4 0) 治疗后 3 周 4 6 9.4 5±6 9.0 2 1.1 3±0.5 6治疗后 1 2周 4 1 0.8 8±4 7.8 3△ 1.0 4±0.2 4对照组 治疗前 4 8 2.5 4±5 9.1 4 1.1 9±0.6 2(n=4 0) 治疗后 3 周 4 7 1.1 6±4 8.6 5 1.1 5±0.4 7治疗后 1 2 周 4 3 7.2 7±6 3.4 6 1.0 4±0.2 1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这种疾病造成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肾小管以及肾间质,从而损伤肾小管,发展成为GN,最终发展为肾衰竭[5]。GN是痛风患者并发症之一,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较高,我国的痛风患者当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45岁,而GN的发生多在患痛风10年以上。现代医学认为:降低血尿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别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生成。故临床常用别嘌呤醇来降血尿酸,但不能有效降低蛋白尿,且长期应用可增加肾脏的损伤程度[6]。 研究表明[7],高尿酸血症也是一种炎性反应,别嘌醇可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发病率高,需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因长期治疗,需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8-9]。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都有力地表明,尿酸对肾脏有直接致病作用,血尿酸增加1 mg/dL,肾脏病的风险增加71%,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14%,尿酸>9 mg/dL时,人群新发肾脏病风险增加3倍[10]。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11]。而GN与动脉硬化也有紧密联系。

尿酸是一种弱酸、超过溶解度的尿酸盐析出针状结晶,特别易沉积在温度较低的远侧端肢体和酸度较高的组织。主要侵犯部位是关节的滑膜囊、关节软骨、皮下软组织及血管内皮、心脏瓣膜、胰岛、肾脏[12]。研究表明,血尿酸与微量白蛋白尿在痛风性肾病中有着一致的病理基础,在痛风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反映病变程度上可能存在着一致性。

胱抑素(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重要成员,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生速度较为恒定,肾脏是Cys C清除的唯一器官,当肾小球发生轻微病变时,血清CysC水平将会升高[13-14]。Cys C在组织中产生 的速度恒定。由于其分子量小,在生理pH环境中带正电荷,因此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在近曲小管几乎完全被重吸收和降解,不再重新回到循环中。同时,肾小管也不分泌Cys C。因此,血浆或血清中的Cys C的浓度就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15]。Cys C也就成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一 个非常好的标志物[16]。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病”“白虎历节”“脚气”等范畴[17];而GN多属“膝痹”,常见于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等,其成因多为膏粱厚味为始因,痰湿内生为内应,日久致痰湿化火,湿热内盛。在中医的临床运用方面,清热利湿为治疗大法,通痹止痛则是治疗的关键,两者配合,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加味二妙散出自《医略六书》,由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汉防己、当归、绵萆薢、炒龟甲、秦艽、红花、甘草、知母等中药材组成,有清热利湿,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风及其并发症,如GN等。本研究主要观察加味二妙散配合别嘌醇治疗GN患者的临床疗效。

别嘌醇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西药,传统的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有容易复发及病情缠绵等缺点,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择加味二妙散配合别嘌醇治疗GN,收到了比预期要好的疗效。此外,从治疗组及对照组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情况来看,也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西药的疗效。同时,从两组分别对血清胱抑素水平的影响看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改善GN患者的肾功能疗效不明显。这可能与使用加味二妙散这一药方的时间长度不够有关。

猜你喜欢

痛风性高尿酸血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