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药外敷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8-11-30赵玉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度

袁 丽 赵玉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1-2]。中药外治具有使用便捷、直达病灶的优势,同时具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以及因药物导致的胃肠道反应的特点。本研究采用维药莳萝子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外敷,从而达到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优质缓解的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分类标准[3];年龄18~50岁之间;近1月未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且目前处于病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属肾虚督寒型者[4]:主症包括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恶寒,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或晨起腰骶、项背僵痛,或僵硬弯曲,活动不利,得温痛减。次症:下肢关节疼痛,腰膝酸软,畏寒喜暖。舌脉象:舌苔薄或白,脉沉弦或细迟;所有参加研究的患者均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剔除合并血液、肾病、心血管及肿瘤等重大疾病;剔除对本研究所用中药中任意一种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57例,男性49 例,女性 8 例;年龄 20~45 岁,平均(25.90±9.37)岁;病程 0.7~24 年,平均病程(3.94±2.33)年。 对照组 49例;男性 45 例,女性 4 例;年龄 18~49 岁,平均(26.38±9.14)岁;病程 0.5~19 年,平均病程(3.67±2.52)年。 空白组50例,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22~49岁,平均(26.55±8.71)岁;病程 0.9~21 年,平均病程(3.28±1.84)年。3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5]。

1.3 治疗方法 空白组:常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50,规格:0.25 g)1 g,每日2次;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20063,规格:0.2 g)0.2 g/次,每日1次。治疗组:在常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胶囊基础上,联合莳萝子顽痹散外敷。组方:莳萝子10 g,生川乌、生南星等各5 g。操作用法:将以上药物粉碎为细末,60 g为1袋,用黄酒调配成稠状,摊涂纱布上外敷骶髂关节处,每日1次,每次30 min,7 d为1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胶囊基础上,联合奇正消痛贴膏外贴(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4020113)。操作方法:骶髂关节处外贴。7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采用自编式AS调查表[6-8],疾病活动度的评估选用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巴斯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性指标选用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主症及次症均分为正常、轻、中、重4个等级,主症的等级对应分数记0、2、4、6 分,次症的等级对应分数记 0、1、2、3 分。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以上参数进行评价。

1.5 疗效标准 用强直性脊柱炎国际工作组评定标准(ASAS)20%、50%、70%(ASAS20、ASAS50、ASAS70)中,ASAS20、ASAS50 改善达标率进行疗效判定[10]。 显效:ASAS50与初诊值相比,以下4个指标中有3个改善至少达到50%,并且绝对分值至少有1分的进步;上述指标中未能达到50%改善的1项,与初诊相比无恶化。有效:ASAS20与初诊值相比,以下4个指标中有3个改善至少达到20%,并且绝对分值至少有1分的进步;上述指标中未能达到20%改善的1项,与初诊相比无恶化。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4个主要评价指标:患者总体评价(PGA评分)、脊柱疼痛(VAS 评分)、功能指数(BASFI)、脊柱炎症(BASDAI后两项的平均值)。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18%、65.31%、52.00%。空白组分别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体征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体征具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体征比较(±s)

表2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体征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空白组比较,△P<0.05。下同

脊柱活动度(c m)2.2 7±1.5 8 3 0.7 7±1 6.4 7 4.2 1±1.6 4*4 0.3 6±1 2.4 4*2.1 8±1.4 4 3 1.6 5±1 6.5 8(n=5 7) 治疗后 2 0.8 7±1 1.3 6*△ 1.7 7±1.4 7*△ 1 2.2 8±1 0.9 1*△ 5.1 1±1.7 1*△ 4 7.3 9±1 3.5 4*△对照组 治疗前 4 8.2 2±1 9.9 8 3.5 1±1.7 1 3 2.7 9±9.8 9 2.2 1±1.4 9 3 1.3 6±1 7.3 2(n=4 9) 治疗后 2 2.1 5±1 1.3 4*△ 1.2 5±1.3 9*△ 1 2.9 7±9.1 1*△ 5.0 2±1.3 8*△ 4 6.7 7±1 1.9 3*△组别 时间中医症状积分(分)枕墙距(c m)胸廓活动度(c m)空白组 治疗前(n=5 0) 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指地距(c m)4 5.6 5±1 9.3 1 3.7 7±1.9 7 3 2.6 1±1 1.2 4 2 9.4 1±1 0.0 1* 2.7 7±1.3 3*2 1.5 1±9.7 7*4 7.7 4±1 9.7 7 3.4 8±2.2 8 3 4.6 6±1 1.3 4

2.3 各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指标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指标具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指标比较(±s)

表3 各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空白组 治疗前(n=5 0) 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病情活动指数6.6 1±2.5 0 4.4 2±1.9 6*6.5 3±2.5 4(n=5 7) 治疗后 1 5.4 4±1 0.7 4*△ 1 7.4 6±1 1.2 3*△ 4.7 3±0.8 2*△ 3.4 2±1.5 5*△对照组 治疗前 4 2.3 8±1 1.6 5 4 7.1 1±1 0.8 8 6.4 1±1.0 5 6.7 7±2.3 4(n=4 9) 治疗后 1 5.4 4±1 1.3 6*△ 1 8.5 4±1 1.7 8*△ 4.5 1±1.3 9*△ 3.6 5±1.6 6*△E S R(m m/h) C R P(m g/d L) 功能指数4 2.7 6±1 1.5 9 4 7.7 6±1 1.5 6 6.5 1±1.7 4 2 3.3 6±1 0.7 4* 2 5.6 4±1 0.9 8* 5.1 7±1.2 6*4 2.9 6±1 1.8 9 4 7.8 3±1 1.3 2 6.7 3±1.3 8

2.4 不良反应及药物安全性情况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热敷后局部皮肤瘙痒,于2~3 d后消失,各组患者均无皮肤破损等严重皮肤过敏症状。3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隶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其相应中医病名为“大偻”,是由于肾督亏虚,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风寒湿邪(尤其是寒湿偏重者)深侵肾督而导致的脊柱僵直如柱、仰俯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形体羸弱等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故中医治则以补肾祛寒、强督除湿、散风活瘀、强壮筋骨为主[11-13]。

本研究选用地方药材莳萝子,为新疆维吾尔族惯用药材,味辛,三级干热,具有消肿、止痛,消除腹胀、腹痛,调节月经、利尿等功效[14],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关节肿痛。佐以生川乌、细辛、肉桂,其药性辛热,可搜剔入骨之风寒,为除痹止痛之佳品;生川乌[15-16],性热、味辛、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用。生南星外敷以消肿痛;威灵仙取其祛风湿、通经络、散癖积之效外用。木瓜入肝、脾、肾诸经,本方取其舒筋活络化湿之功;透骨草、伸筋草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药;乳香、没药系油胶树脂,具有活血舒筋止痛之效。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系血中之气药。莳萝子温痹散的组方是由温经通络、祛寒止痛药物组成,其中生川乌、细辛、生南星活血止痛效强,但有其毒性,长期服用安全性有待考证,且煎煮方法不当,亦对肝肾功能有潜在风险。故本研究将其加工制成散剂外敷,运用热疗等技术加速透皮吸收,从而在局部起到温经通络止痛之效。

本观察结果表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空白组(P<0.05),但与奇正消痛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脊柱功能指数、疾病活动指数、急性时相反应物(ESR、CRP)等改善情况提示均优于空白组(P<0.05),且与对照组疗效相当。提示莳萝子顽痹散局部热敷是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有效途径,与其他外用止痛制剂药物比较,经济花费不高,不良反应小,患者经济压力亦小。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