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
2018-11-30李锋
李 锋
(铜山区大许镇小学中心校.江苏徐州 221000)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地位在小学得到了提升.音乐课重新受到了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与理解.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以及优化.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节奏感。
一、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节奏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重要桥梁。学习与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形式和内涵的理解.发现音乐的价值.体验音乐独有的教育功能。掌握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发挥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与理解能力.在更深层次上帮助他们提高音乐素养.体会音乐对他们成长的益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此外.在培养节奏感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手、口、眼、手、耳的协调配合.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以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学生节奏感培养现状分析
音乐属于艺术类学科.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艺术类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并不高.长期以来都是作为边缘学科存在。当前.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唱歌技巧.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较低.所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新兴的教学方式敏感度较低.对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认识程度不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音乐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第二.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流于形式.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音乐教师自身对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中.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足.认知水平较低.对于音乐节奏感的认知较为肤浅.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与训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好的音乐.然后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教学中.这样有助于开展节奏感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教学内容在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更具针对性。此外.在节奏感教学的音乐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跟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节奏.自主深入地进行节奏感的学习。
(二)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改变音乐教学的侧重点。节奏感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上音乐节奏感课的过程中.应该不再侧重于对节奏感概念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倾听、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节奏感的含义。
教师在音乐节奏感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缩短理论讲解的时间.而将重点放到实践上。教师可以选择音乐旋律较强、节奏感明显的乐曲用于节奏感教学中。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乐曲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此外.在教学实例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高雅、动听的音乐.这样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能够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积极作用。
(三)在教学中增加肢体语言使用频率
在音乐节奏感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肢体语言的使用频率。教师借助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感的感受与学习.同时能够加深对音乐内涵的感受与理解。通过跟着教师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节奏感.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而且能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作品.如《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我是一个粉刷匠》等.这些音乐作品都具有欢快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感.教师在教学这些曲目时.可以搭配使用更多的肢体语言.并让学生模仿。通过肢体语言的使用.能有效感受与表现歌曲的内涵.帮助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感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己设计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应地改变动作.这样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借助乐器增强节奏感的学习
在小学音乐节奏感教学中.除了使用以上几种方式.还可以借助乐器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携带乐器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乐器对音乐节奏感教学的积极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自己使用乐器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乐器学习中来.鼓励学生使用学校提供的乐器资源.也要倡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不同乐器的演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众多乐器中.架子鼓、锣、大鼓、小鼓等打击乐器奏出的音乐通常节奏感最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打击乐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为学生提供使用乐器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了解当前音乐节奏感教学的现状.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多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这样就能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