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班幼儿规则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
2018-11-30王清
王 清
(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幼儿园.江苏连云港 222100)
所谓规则.是指同一规范的行为标准.由全体成员制定的.并要求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公约。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中大班幼儿.正处于规则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幼儿展开规则教育.对顺利塑造幼儿的良好品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大班幼儿对规则理解呈现差异性.其执行力度更是参差不齐.幼儿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规则意识.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幼儿规则执行力度.这对幼儿思想品德人格成长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一、通过学情调查激活幼儿规则意识
中大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还处于较为肤浅的层面上.由于各自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对规则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规则理念很薄弱.自我中心意识较为强烈.这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大多数幼儿能够理解规则.但在执行阶段却出现了疲弱.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到幼儿群体之中.对相关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还需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刻意观察.对学生规则理解和执行情况展开归结.以便为教育教学设计提供直接参数。
中大班幼儿由于年龄差异和性别.其规则意识也有一定差别.大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其规则理解和执行能力要较强一些.女孩比男孩的规则理解和执行能力也会更突出一些。如在游戏活动中.中班幼儿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游戏情境上.对游戏的画面感更感兴趣.而大班幼儿则比较热衷于游戏规则的执行。教师在做相关调查时.需要从幼儿规则理解和执行表现中找出其规律.这样才能为规则制定和规则宣传提供一些信息参考。教师在调查时.需要对这些幼儿的规则执行力现实进行深入探究.找到其存在的必然性。有些幼儿对规则有清楚认知.但执行力不到位.这说明幼儿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家庭比较溺爱的孩子.其规则执行力更差.这说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幼儿执行规则意识低下的重要原因。
教师深入到幼儿群体中.对其规则理解情况和规则执行情况做细致调研.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解读.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学情.并为后来的教学措施制定带来难得的信息支持。幼儿规则意识较低有多重致因.教师对此要进行分类归结.找到主因.也就找到了解决之道。
二、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幼儿规则品质
中大班幼儿普遍缺失意志力.即使对规则理解比较到位.但在执行阶段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力度.给幼儿更多的鼓励和监督.促使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自觉意识。由于中大班幼儿个性差异非常明显.对规则理解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在规则制定和宣传中.不妨多吸收幼儿的参与意见.这样可以极大提升幼儿规则意识。教师的公正公平态度.对幼儿规则理解和执行力提升也有重要辅助作用。
中大班幼儿对规则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教师宣传教育也要体现不同。中班幼儿关注力呈现直观性.对直观画面、新鲜事物有关注探究兴趣.对抽象的规则理解存在排斥感.这是教师做宣传教育必须要关注的制约因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多对幼儿展开强化教育.让幼儿反复做一件事.执行一项规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大班幼儿规则意识比较强.其规则执行力也较高.教师要提升个别幼儿的自觉意识.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大班中有少数幼儿规则意识较差.教师在平时教育时.需要有所倾斜.对这部分幼儿给出更多关注.让这些幼儿多次反复陈述规则.对这些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耐心教育.都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师针对性给出宣传教育.促使幼儿对规则产生敬畏感.这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追求目标。幼儿年龄较小.对一些道理还不能理解.对违反规则的行为没有自省意识.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其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规则执行力.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屡次发生。
三、启动示范操作.规范幼儿规则行为
对于幼儿来说.其学习意识建立大多是由具象方式得到的.如果教师只是为幼儿念规则.一味说教学规则.其学习效果是很低下的。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利用多种直观展示手段.为幼儿创设立体示范榜样.这样便于幼儿顺利进入情境之中.并在多种感官体验中形成规则意识。多媒体介入.可以为幼儿带来丰富图片、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信息材料.对全面激活幼儿学习思维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身体力行.为幼儿作出示范.也能够提升幼儿规则执行力。
教师给幼儿更多示范演示操作.对规范幼儿行为有直接影响和促进。幼儿大多有模仿意识.教师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这样可以成功调动幼儿积极学习精神。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幼儿做到的规则行为.自己首先要做到.这对幼儿的直接教育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教师还要在幼儿群体中树立典型.让幼儿向其看齐.这对幼儿会形成重要触动。因为幼儿大多有攀比心理和好胜心理.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如教师每天都要发放小贴画.对幼儿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如果对表现更好的幼儿以特殊表扬.势必能够给其他幼儿造成心理触动.榜样的力量便会被激活。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灵魂人物.幼儿对教师的崇拜也是无以复加的。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恪守相关规则.为幼儿作出榜样。幼儿对教师的榜样作用看得很重.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幼儿.这是比较有道理的说法。在具体教学互动中.教师需要谨言慎行.规范自身行为.为幼儿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比教师说教来得更为实惠。
四、通过创优训练形式塑造幼儿规则能力
中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探索兴趣.教师在布设规则执行方面的训练任务时.需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利用图板制作图示.可以为幼儿带来最醒目的规则提醒.将规则做成图示面板.或者是让幼儿参与到图示制作行动之中.能够有效触动幼儿心理。教师给幼儿布设讲述故事的任务.让幼儿搜集整理生活中的案例故事内容.以现身说法形式展开.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心理触动。
训练幼儿规则执行力.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针对幼儿心理需要展开教学设计。如游戏创设时.教师要着重对游戏规则进行讲解.如果有必要还要亲自示范.让规则规范幼儿游戏行为.这样可以给幼儿带来直观感知。为提升幼儿规则意识.教师还可以为幼儿编制一些儿歌、顺口溜.将这些儿歌和顺口溜巧妙引入幼儿学习生活。规则是行为的方向.规范是执行的要求.作为教师.需要有兼顾意识.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方面给出更多创意性设计.以提升幼儿规则执行力.实现健康有序的教育。
为幼儿编制一些童谣儿歌.这是教师施教的具体措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幼儿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会更为牢固.这也是习惯培养的必然要求。对中大班幼儿实施规则教育.教师需要对教法进行改进.避免太多的说教.让幼儿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形成规则执行力.这才能最为明智的选择。
中大班幼儿教育有自身诉求.我们需要深入到幼儿之中.对幼儿思想行为展开深度解析.并根据相关调查信息展开教学改进.以帮助幼儿尽快进入到良性行为塑造环节。理解规则、遵守规则、执行规则.这是规范教育的基本思想基础。幼儿教育尤为突出.因为幼儿规则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执行规则的意志力更是欠缺.教师需要给出更到位的帮助.利用多种手段.提升幼儿规则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