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方法探究
2018-11-30马自敏
马自敏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学校.江苏苏州 215126)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与歌唱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与生理快速发育.反而不利于歌唱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男生正处于变声期.歌唱效果不佳.从而打消了他们学习歌唱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初中生的心理开始变得敏感.更注重面子.担心自己唱得不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从而降低了歌唱表现的兴趣与热情。除此之外.由于初中歌唱教学的内容大多为民族音乐或传统音乐.而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更喜欢唱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不大.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佳。由此可见.初中歌唱教学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反思与完善.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方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注重范唱.掌握发音技巧
范唱也就是“示范性演唱”.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强行要求其唱一首不熟悉的歌曲.他们必定会感到烦恼、焦虑.久而久之.便会对音乐课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不仅无法得到提高.还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动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与内涵.并从旋律、节奏中感受到歌曲中包含的感情.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唱歌的兴趣与热情。
有人曾经说过:“再多的语言表达.也比不上教师的一次范唱。”由此可见.范唱对学生学习新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感觉自身唱得并不好.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细细感受歌中隐含的感情与力量。可以先让学生静静地在座位上张口默唱.当其表现与表达的欲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们放声歌唱.以此促进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提高学生学习歌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或经典歌曲作为范唱歌曲.但是要让他们了解发音技巧对一首歌的重要性。如在范唱梁静茹的《宁夏》这首歌曲时.歌曲中多次重复同样的歌词“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教师应特别让学生注意这点.感受相同歌词在不同节奏中的唱法。有了教师的范唱以后.学生便能很快掌握发音技巧.并认真地进行歌唱.从而提高学习新歌的效率。
二、集体合唱.锻炼发音能力
在初中歌唱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采取集体合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合唱对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以及音色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修正自己的音色.以不断提高歌唱与合唱能力。如何对学生的音色进行统一呢?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打哈欠可以锻炼人的音色.因为在哈欠的过程中需要深呼气、深吸气.会发出“a”的音.发声位置是假声位置.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打哈欠确定假声位置。(2)学生确定发出假声的位置以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火车进站时所发出的“u”的长音。唱歌必须有气息的支撑.有气息的歌声才会具有穿透力与感染力.但这种气息是一种具有技巧性的发音.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火车进站声音练习发长音。(3)教师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用心去唱歌.则发出的声音自然会与往日有所不同。(4)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均有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照顾一下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从而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待学生的基本功已经扎实以后.教师可通过合唱来不断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从而让其感受到歌唱的美好。
三、情感体验.提升歌唱能力
音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能陶冶情操.还有利于提高人的艺术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音乐是人们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婉转的旋律能让人内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或情感:或悲伤.或快乐.或孤单……教师想要提高歌唱教学的整体效果.就必须融入相应的情感.让学生在唱歌的时候能主动带着感情融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
对于初中音乐教师而言.想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首先应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在传统的歌唱教学当中.教师一般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导致教学的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学生歌唱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歌曲的不同想法与感受.并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演唱.对他们的唱法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其歌唱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请一位学生上台演唱一首歌曲.如果这位学生一直找不到节奏.跑调情况非常严重.此时.教师不应直接指责他.而应对他进行鼓励:“这位同学虽然唱得并不算完美.但他的声音是非常清亮而有磁性的.是唱歌的好材料.只要多加努力.歌唱能力定会有更大的提高。”这样.在直接的表扬中委婉地指出其存在不足.既让学生了解自己歌唱方面的优点.又能让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随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唱歌的方法.帮助其尽快实现准确地演唱.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深入而有技巧的交流沟通能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学生视为朋友.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去对待学生.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最终促进他们歌唱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领会内涵.培养音乐能力
教师想要学生带着感情去唱歌.就必须让他们深刻领会歌中的情感与内涵.这样又反过来促进他们在歌唱的过程中带着情感去唱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通常.学生在听不同歌曲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初步感受到这首歌曲蕴含的情感.但想要充分领会歌曲的内涵.还需要教师的讲解与分析。但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歌时.总是习惯于要求他们认真识谱、学谱.忽略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想要帮助学生充分领会歌曲的内涵.教师自己首先要对所教学的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范唱的时候融入自身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唱时.必须声情并茂.用充满情感的歌声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歌唱的兴趣与热情.最终促进歌唱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如.在教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时.应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歌曲的来历。随后.教师可进行范唱.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色、节奏的变化过程.以及歌曲中蕴含的对祖国、对亲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歌唱教学.并通过自己范唱、学生集体合唱、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以及带领学生领会内涵等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让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力量.最终促进他们综合音乐素养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