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例应用
2018-11-30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中心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中心小学 陈 云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学生只要一出现错误,老师就十分厌倦,并会大声斥责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变得唯唯诺诺,害怕出现错误。此教学过程中容易将学生的好奇、求知及纠正等欲望扼杀掉,使得学生的数学错题积累得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最终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学习。老师要明确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说明努力去做了,老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些错例,挖掘出更深入的价值,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积极制造错误,提升错误的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错误,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与讨论,这样的措施能逐渐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与应用,能循序渐进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促使学生内心出现不平衡心理,并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找到平衡的支点。比如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学生自主生成的错误,引导学生主动走入学习的误区之中,这样学生课堂中生成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并没有透彻地理解与内化,此时老师需要明白一点,即不能着急对学生进行否定,从而进入主题教学中,而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多种方式的验证,让学生在验证中自己明确此结论是否正确。这样由学生自主进入误区、得出结论及反复验证的过程,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性的提升。学生做对题是一种进步,当然,做错题也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它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此种做法没有可行性,从而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认知结构。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老师可以将学生的错误生成当成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二、合理处理错误,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
错误是正确的重要前提,并且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阶梯,有时也会是学生碰撞中创新火苗的最佳途径。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传统的错题思想观念中走出来,积极把握住学生的错误处,对错误进行创造性的对待及利用,使学生在认识、纠正错误的同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要始终坚持“宁要真实的缺憾,不要虚假的完美”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将错误演变成为课堂高效进行的最亮丽风景线。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课初老师可以展示8个图形,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区分出来,一位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进行了回答,但是此学生的回答和老师预设的要求并不符合,因为他只将平行四边形这一种图形区分了出来。此时,老师可以先让回答问题的同学坐下,看其他同学是否能正确回答,其他同学顺利帮助此学生完整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此时老师再向之前回答的学生提问时,此学生显得闷闷不乐,好像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而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夸大其词的鼓励,使他重拾信心。
老师可以继续出示电子图上的四幅图形,给予学生继续分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机会,此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回答:1、2、4号图形是梯形。老师可以借机问:为什么呢?此学生响亮地回答:因为这三个图形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此回答完毕后,老师带动着全班学生给其进行鼓掌,这鼓掌的意义是非常多的,是给开始回答错误的学生的,也是给老师的,因为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最合理的处理,并使学生收获到了自信。
三、提供暴露错误机会,合理纠正认知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学习资源。此错误没有自己或同伴之分,这些错误都是令学生展示思维风采的最佳时机,当错误暴露无遗时,学生才能实现最终的“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老师可以展示两道相似题的解决过程,如与工作效率相关的数学题:一个水池甲水管单独工作要8小时完成,那么甲水管的工作效率应该是1÷8=1/8,乙水管单独工作要12个小时,乙水管的工作效率是1÷12=1/12,那么两个水管合作的效率应该是1÷(1/8+1/12)。再出示对比的题目:打煤球,甲单独打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打要1/3小时完成,甲的工作效率就是1÷1/2=2,并非是1/2,乙的工作效率就是1÷1/3=3,并非是1/3,要求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则是1÷(2+3)=1/5(小时)。此种充分暴露错误的方式,能促使学生真正从错误的解题中走处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错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错例和学生息息相关,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必然是学生热情学习、思维与纠正的最佳方式,会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