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疑引发思维
2018-11-30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 吴 进
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标志。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呢?思维活动,往往有赖于疑难问题的激发,疑难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动力源泉,即所谓“思源于疑”。教师合理巧妙设疑,往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么,我们应如何把握契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导入设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如我在教数学“长方形面积”时,复习了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后,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果园图,并问学生:“你能不能也利用面积单位测量出这个果园的面积?”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可以用平方米摆一摆。”其他学生提出异议:太大了,摆起来麻烦,还不准确。大家都明白用面积单位测量的方法有局限。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更为简便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从而以高度的积极性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新授设疑,引导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根据这一思维特点,我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利用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我发现规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一段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不要有余),再把细绳打开拉直,让学生思考:拉直的这段细绳的长是长方形的什么?应怎样计算?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把这段细绳对折,小组合作交流,其中一段是长方形的什么?可以更简便地计算出周长吗?这样,学生根据老师引导,从亲手实践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获取新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设计练习,强化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摸清学生对新知的思维脉络,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同时要多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又要使学生排除解题的固定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强化思维。例如,铺地砖问题,用边长是30厘米的方砖铺地,共需96块,如果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由于刚学完比例,部分学生会且只会用反比例解,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求解,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与时俱进,与学生互相合作,让质疑问难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