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学习心理特点与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2018-11-29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团泊洼 301607)
一、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而对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上高职是他们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产生的失落感再加上他们本就不适应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厌学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沿袭旧的学生培养与教育模式的高职学校面对缺乏学习热情的高职生越来越觉得无力,高职教育面临因学生学习问题带来的发展瓶颈。我们选题本研究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学习动机与态度、认知类型、学习策略、学习倦怠等几个方面探讨当前高职学生区别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并针对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三个方面,探寻具有针对性、指导性与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图1 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我们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随机抽取1000余人作为被试,采用集中施测,集中收取的方式进行测试。其中高职学生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学生为主,共分发问卷564份,回收有效问卷548份。本科学生与研究生以天津大学与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为主,共分发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1份,其中本科学生363份,研究生108份。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1.5采用分组统计与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高职院校学生、本科院校学生在感知学习类型(包含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个结构因子)、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分为内生动机与外生动机,内生动机包括挑战性和热衷性两个结构因子,外生动机包括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等四个结构因子)、学习策略(包括有四个结构因子分别为:“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倦怠(包含“心理厌倦与情绪低落”、“学习回避与行为疏离”、“成就感与效能感降低”三个结构因子)、学习态度(包含三个结构因子分别为:“认知评价”、“情感感受”、“行为倾向”)五个维度及在各分项的结构因子上的差异,具体数值(见表1)。
学习策略认 知策 略情 感策 略元认知策 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总和154833.036.343.378247134.785.218.311154839.396.255.373247140.776.172.368154855.0111.017.657247158.199.005.537154821.664.224.252247122.315.915.3531548151.1724.7311.4752471155.6419.2751.150-3.559539.935.000***-2.627560.009**-3.736538.673.000***-1.485560.138-2.391528.483.017*
﹡“1”代表高职院校学生测评结果,“2”代表本科院校学生测评结果.
表1的结果显示:在感知学习类型上视觉型学习类型、听觉型学习类型、动觉型学习类型三项上两个样本的均值均有较大差异,视觉型学习风格一项,高职院校均值低于本科院校,动觉型学习风格一项,高职院校均值高于本科院校,双尾T检验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1;在学习动机的各个项目中,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并无具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学习态度项目上,高职学生的数据,除行为倾向一项,其他各项均低于本科学生,其中,在认知评价态度、情感倾向态度二项中P值分别为0.048<0.05、0.024<0.05;在学习倦怠项目中,倦怠总和、成就感与效能感降低、心理厌倦与情绪低落三项的分值,高职学生均高于本科生,在成就感与效能感降低一项中,P值为0.036<0.05;在学习策略各分项的得分中,高职学生均低于本科学生,特别是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两项p值为0.000<0.001,情感策略p值为0.009<0.01,策略总和P值为0.017<0.05。
四、讨论
(一)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感知学习类型差异讨论
感知学习类型是根据学习者感知信息通道倾向的不同对学习风格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各种类型各有优劣无所谓好坏。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动觉型学习者更多,视觉型学习者更少。这与视觉及听觉型学习者更适应传统讲授、板书的教育方式,较易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相对而言,动觉型学习者因为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善于通过视觉与听觉获取信息的特征是相吻合的。但正如刚才所言,学习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比如动觉型学习者在不善于听说的同时具有善于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等优点。很明显,不管是对于学习者本人还是教育者,了解学习类型理论与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学习及因材施教是更重要与具建设性的。
(二)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动机差异讨论
教学实践中,高职教师常常反应:高职学生不好教,学生们不爱学习。所以在我们的研究预期中,预测学习动机不管是整体上还是各维度上,高职学生会弱于本科学生。而从实际测评的结果看,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在学习动机各个维度上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基本具有同等强度的对于学习行为的内在与外在动机。这个结果与我们研究前的预测有较大的不同,也提醒我们考虑从其他方面上寻找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
(三)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态度差异讨论
态度会激励我们去进行各种活动,学习态度是学生个体对某一学习对象(如某门课程)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感受和行为倾向。从学习态度总体上看,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并没有差异,而在认知评价、情感倾向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则不如本科生研究生积极。这说明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生对学习的认知评价更趋于不满、反对,对评价对象的效用、价值评价更低;情感上更表现为消极、拒绝。可能是因为高职学生经受学业挫折更多,致使高职学生客观上虽并未缺少引起学习行为的力量,但主观上缺乏对学习本身的热情与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缺乏自我强化,缺乏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带来的学习热情。认知评价这一维度的差异,说明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较,对学习的价值认识更低,重视不够。但行为倾向一项上两部分学生并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对于学习认知、情感上的负面评价与情绪并未严重到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并不等于不会影响到学习效率。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用于学习的时间上,旷课、迟到等懈怠学习的行为表现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可能因为学习行为缺乏一种精神上的推动力量,而使得学习效率有所差异。
(四)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倦怠程度差异讨论
从学习倦怠测评结果上看,高职学生并未明显表现出比本科生研究生厌学心理更严重,或说二类学生的厌学程度大致相当。在成就感与效能感降低单项上,高职学生表现出在学习上更明显的低成就感及低效能感,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这一结论可能依旧与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受到更多挫折相关。在“心理厌倦与情绪低落”、“学习回避与行为疏离”两个维度上,高职生本科生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合前面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两项研究的研究结果,可见高职学生因学业挫折在学习态度上对学习有一定程度的拒绝、不满,在学习动机上缺乏因对学习内在热衷产生的动机。但这种态度与动机上的情绪并未使高职学生产生比本科生研究生更明显的深层心理厌倦与情绪耗竭,也没有更明显的学习行为问题。
(五)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策略差异讨论
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从学习中运用的学习策略测评结果上来看,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所运用的学习策略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学生掌握与运用于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方法、技巧、手段严重不足。特别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情感策略的运用上,高职生明显不如本科生研究生。 这就是说,高职学生加工学习信息中方法和技术不够成熟,不善于做复述、组织、总结学习材料等工作,或未形成习惯;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的方法不够,如不善于或不习惯做计划、定目标、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监控与调节。在学习情绪的自我管理上,也表现出缺乏自控力、自信心与专注力。我们认为,相比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倦怠,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在感知学习类型与学习策略上的差异更为广泛与显著。部分高职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因为其在感知学习类型上的特征,可能会出现对传统视听为主的教学方式适应不良,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因为对学习策略的不精通不重视,出现学习效率上的问题,积累的学业挫折,引发在学习态度及学习倦怠上的消极表现。
五、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在学习心理几个方面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差异可能与客观上的高职学生的学业挫折较严重、学业成就感不足、学业信心不够相关,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学业挫折可能主要来自感知学习风格的先天差异及有效学习策略的运用不够,而这两个因素中,感知学习风格并无优劣之分,学习策略更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获得的一种能力。这在寻找应对高职生学习问题的解决策略上更有建设性与积极意义。
(一)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一是,采取更为灵活的教育管理方式。高职生因为个人包括在感知学习类型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对传统教育模式不适应,在学业上是有一定的自卑与挫败感的。如果在高职管理中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必定会加剧这种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在学习态度、学习倦怠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不顾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缺乏信任,欠奉尊重,事无巨细一味施以严苛的管理、生硬的惩罚,赶着学生进课堂,逼着学生去学习,不但不能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反而会增加学生的挫败感。所以,我们认为在管理上首要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信心。宽容他们在学习类型、学习倦怠方面的不适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传统一卷定乾坤、考试与考分为评价学生唯一手段的方式并不适合高职生,需采取更为灵活柔软的管理方式,比如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增加实践学分创业学分,实行学分制及替代学分制,健全选修制度,建立品行、职业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与学业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由期末一次性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让不同程度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点,并让学生有纠错改进的机会。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方面存在有不良思维及行为模式,因此规范其行为、改变其习惯也是高职管理的重点。有些高职学校因在与学生的长期“对弈”中不断遭遇挫折,比如授课内容一深、考试一难、监考一严便产生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管理者一退再退,教学内容越来越浅,考试试卷越来越简单,考场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高职学生上课旷课、迟到、睡觉、玩手机现象屡有发生。这种迁就与姑息,让学生在大学之前学习生涯中发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倦怠、不重视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使学习成为副业,游戏玩乐成为主业,但如此“讨好”学生往往不但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反而因为其实是加重了学生学业上的挫败与自我不认同感,让学生感觉到年华虚度及就业焦虑而对学校心生怨怼。更有甚者,个别高职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会在无意间表现出对学生的失望、无奈与厌弃,就更增添了学生的自卑与不满。《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唐太宗《帝范》卷四也有类似的警示:“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高职院校不能因为学生难管就放低标准,在学习管理的某些方面甚至要比本科院校更为严格,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改变固有的不良思维与行为模式,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秩序、考场纪律都需要更严格的监管,不让学生存有侥幸心理,更不能考试放水、随意提分,让学生产生投机取巧这样必定会对其一生均有不良影响的错误思想。所以,高职院校的宽容绝不是姑息与迁就,是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政策制度,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成。
二是,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尺,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研究中,显示学习策略的问题在高职生学习问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严重。所以重视学习策略的学习训练对解决当前高职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从高职院校的高层管理层面强调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如组织系列专题讲座、要求各学科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要求班主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策略训练、甚至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程……。
(二)开发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模式
了解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特别是在感知学习风格上的学习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运用适合、匹配的教学策略,是高职生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较,高职学生在感知学习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有更多的学生属于动觉型学习者,更少的学生属于视觉型学习者。我们依据学习类型这些区别,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更为灵活;在授课形式上,加入更多课上实践环节与实训内容,让学生动起来,以释放他们对动的压抑,满足他们喜欢动手(或身体运动)来探索外部世界、掌握有关信息的渴望;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微课教学,弥补动觉型学习者视听能力不强,对于稍纵即逝的视听觉刺激反应较慢的缺点,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反复视听学习材料,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对学生个人的个性化学习指导
高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也有自己惯用的方法,但未必都是科学与有效的,有些还经历了一些学习挫败。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与评估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通过自省与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其偏好的学习风格并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对高职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与我们一向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一致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所以,高职教育的出路可能需要这样一个思路:首先要科学面对高职学生在感知学习类型、学习态度、学习倦怠、学习策略等方面与本科生研究生存在的差异,改善教育管理的侧重点与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然后,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开发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测评与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训练,让高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获得个人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业信心。最后,在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中强化学习态度的转变、促进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相信通过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高职教育一定会走上一条越走越宽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