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11-29吴芳
吴 芳
(四川省泸县兆雅镇明德小学,四川 泸县646101)
一、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现状
思想品德是是学生根据对教材的学习,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素养。但是思想品德教学在小学教育并不属于考试科目,学生学习成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进行判断,这就导致了虽然现在思想品德课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学校教学课程中的重点之一,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长期处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大部分学生对于科目的重视度也是根据学科在考试成绩中所占比重程度,而思想品德课在小学阶段开展的目的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不进入成绩考核,这就导致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考试科目,而将思想品德课程抛之脑后。
再者,在之前的思想品德的课程上,教师教学过程完成就是照本宣科,认为将书上课本内念一遍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殊不知这样不但不可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反而会磨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热情,让学生对教材产生排斥心理,最后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做小动作,作业不认真完成,形成恶性循环。
(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度不高
小学阶段思想品德的课程的教学形式一般是以老师讲解教材内容为主,而思想品德的教材内容又往往是以单纯的文字形式,这就与小学生年龄阶段爱玩爱闹,喜欢新鲜刺激事物的心理特征相违背,认为思想平的课就是一些高深莫测和毫无实用的大道理,听起来枯燥无味,对于课程的学习问题解答也更倾向于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导。
这样子被动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学气氛底下,教学效率不高,更有可能让学生对思想品德产生厌倦心理,自主学习意识愈发淡泊。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自我年龄思维能力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自我思考形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从教师方面入手,让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日后的学习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形成这样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遇见再多的困难学生也会无从下手,仅仅只懂得像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合理安排进程的好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会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
三、如何培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之所以对思想品德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让思想品德课程焕发出新的光彩。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是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字、光为一体,在课堂上使用向学生展示更加直观、生动的画面,符合小学生好奇、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再者是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料,由于教材资源有限,很多教学内容我们无法用口头表述出来,这是倘若我们依靠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寻找更多的教学例如音乐、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价格的差别》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各个时期商场价格表的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各个时期如平日、过年时的商品价格,并且引导他们思考引起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身边具体实例的真实展示,激发学生对本学科极大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的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完成对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自主探究。
(二)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取出来,再运用到实践中去,而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个关系到学生直接社会生活的学科,更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引起学生重视,教师不妨在教过程中将课程与班会、家庭、社会紧紧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明白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讲解《生活中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时,教师组织学生到街上进行大扫除活动,采访街边的环卫工,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安排,并且劝导街边乱丢垃圾的群众并且进行义务的街道大扫除,亲身体会到生活中“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辛苦,了解了这一堂课所想要教授给他们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学生通过这种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实践感悟转化为自我意识,从内在学习主动学习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获得了绝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所期望的。
(三)转学教学地位,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早已明确说出学生才是现在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地位,不再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命令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到路上的“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结合课文中的“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探究”“讨论”“活动”等,指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对教材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让他们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的同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的一场额外的“思想教育课程”,这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明白所学教材内容,再进行小组讨论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好习惯。这不但是对学生学科能力的一种促进,更是对学生人格道德上的一种培养。
(四)注重教前预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也不例外,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个孩子,信任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可以学好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有些章节相对较难,例如在《感受农业特色,传承农耕文化》这一课时的讲解时,由于现在小学生生活环境大多在城市中,对乡村环境了解较少,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这一课时的讲解内容更加生疏,接受过程更加困难,可能会有畏难心理。教师不妨依据这一课时设立评价机制,让学生自主回家通过多种途径调查当今我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他们有一个大概的课程理念,并且上交作业批改。在批改的途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的话语,给予他们学习这一课时的信心,随后在课堂的深入讲解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中所了解的内容由浅入深,依次展开,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上学习,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学习的自信心,日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也会更加自觉主动。
总之,要想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自主学习,教师应当转变当前的教育模式,开创新的教育模式,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动力,才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真正的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