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2018-11-29张春燕
张春燕
(广西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广西 钦州)
个体对职业的认同取决于对该职业的认知。幼儿教师对幼教职业的认知始于幼儿师范教育,故而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应从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开始,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升学及其专业成长。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重要性
得益于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获得了更多选择的权利。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中职毕业生可以参加对口高考就读本科院校;可以通过“2+3”,“3+3”,“3+2“等人才培养渠道获得大专学历;亦可以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多选择渠道的出现也带来了学生的反复择业,考上大专或者本科院校却放弃就读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到工厂打工,做销售推广,做微商等;也有部分学生考上高等院校却因种种原因最终决定不再继续就读学前教育专业或者在报考大专时即选择学前教育以外的专业。此类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的体现。这类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影响了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再者,这种情况也对高等院校的正常招生和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冲击,不利于幼教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中职学生职前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个人,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人才培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曾任职的两所中专在校一年级及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流失率高达12.7%;第二学期流失率达7.8%;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不了解”的占56.8%;二年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觉得很困难,不想学”的占23.4%;毕业后的规划打算“去幼儿园工作”的占64.3%,“读大学”占18.7%,“不打算当幼儿园老师”占17.8%,小部分同学表示“没想过“;。此项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在入学第一年显示出明显的专业排斥行为,经过专业学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依然不高。
三、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
1.中职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
中职学生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期,也是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向往自由,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展现自己的个性。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对幼儿抱有极大的包容心和耐性,才能解决见习实习,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缺乏心理调适能力的学生无法解决见习实习,工作中的问题也无法调试自己的心态则很难形成职业认同感从而直接选择放弃幼儿教师工作。
2.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程度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所授课程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并不了解,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就读本专业是由于家长或亲友的推荐而非本人意愿。入学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是第一学年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的是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孩子成长教育,认为“孩子年龄小直接参加工作缺乏技能无法立足,呆在家里也无人管教,送进职校能学习技能也有人照顾孩子”,家长未尽到教育责任,使孩子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学习精力分散,进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三)教育因素
1.缺乏入学测试
由于招生困难,许多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条件要求较低,学生参差不齐。中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长期承受教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为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学识和品行的要求都较高,缺乏相应的入学测试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与问题。部分不适合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流入本专业造成人才培养的困难,也增加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难度。
2.在校实践实习机会较少。
中职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时间长短不一的见习工作,学生走出校园到幼儿园参加保育教育实践。多数学生表示见习时间较短,起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由于见习时间短,幼儿园不容易安排见习工作,学生入园后在班里所扮演的角色较为尴尬,部分学生入园后无所事事,无法达到预期的保育教育见习效果。
3.课程结构与幼儿教师岗位要求有差距。
部分毕业生表示在校学习的课程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经常有学习的东西用不上的感觉。在校所学的知识不足以应对实际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许多岗位需要的基本能力在平时的课堂当中也没有涉及相关的教育。此外,目前中职院校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师德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缺乏对岗位的适应性。近年来,全国各地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当事人的心理因素外,主要还是幼教工作者缺乏基本的师德和必要的人文素养,也就是缺乏职业认同感。
四、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策略
(一)入学前进行专业测试与教育。
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测试以及道德分析;通过讲座,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直观展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及其就业方向,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为不适合就读本专业的学生适当提供就读其他专业的建议和机会。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走出去,引进来”两手抓。一方面,与幼儿园探索新型见习实习模式,使得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学生每周固定时间到固定幼儿园班级进行实践工作,学生在幼儿园有固定指导教师帮助指导见习工作,增加学生对专业工作的了解。另一方面,邀请幼儿园优秀教师来校教学,传授一线教学管理经验,增强中职教育与幼儿园工作的一致性。
(三)重视榜样作用。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既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令学生亲身感受教师所做出的榜样。教师以自身为榜样为传递自己对本职业的热爱,能让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形成坚定的职业认同感。
(四)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增强专业信心。
从学生学业进步速度,学生学习态度,学生道德行为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使得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学期的兴趣和信心。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形成挫败感,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评价方式既能让长期在学业上遭受歧视的学生重建自信心也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