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8-11-29张碧英
张碧英
(重庆市万州区白羊中心小学,重庆 404100)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假如我们乡村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我们巧用生活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借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出发,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生活意义,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的教学中。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分数乘法”这节内容时,我运用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我板书如下的问题:小明家一共有5000平方米地,其中1/5种花生,4/5种玉米,小明家的玉米和花生各种多少平方米?其次,引导教学。我对学生说:“假如要是你家的地这样种农作物的话,你会如何计算呢?”因为每位学生家里都有地,所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小陈说道:“这怎么算呀?”我微笑说:“你们要注意其中1/5的单位‘5’是什么?”小寓说:“是5000平方米!”我微笑说:“很好!那么5000平方米的1/5是多少呢?你们可以联想之前学过的知识!”小罗说:“5000平方米的1/5,就是将5000平方米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00平方米!”我微笑说:“你的答案非常正确!”再次,出题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我对学生说:“小亮家一共收了3000千克的粮食,其中1/6为高粱,剩下的全为玉米,那么高粱和玉米各有多少千克?谁可以告诉我答案,并将具体思路说明!”小艳积极地主动站起身说:“高粱有500千克,2500千克是玉米。这道题的单位‘6’为3000千克粮食!”我点点头说:“你的答案非常正确!”我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和运用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巧借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
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时,不仅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更要让其体会数字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并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进而对生活多一层理解。
比如,在讲授“扇形统计图”这节内容时,我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秘,从而加深其对于生活的理解。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创设问题。我板书如下的问题:小明的妈妈的一天时间安排:小明的妈妈总共的时间为15个小时,其中上班花费8个小时;接送小明上下学和自己上下班用2.5个小时;做家务用4小时;自己休息0.5小时。问题为,你能用扇形图将小明妈妈工作多长时间、收拾家务时间、上下班及接送小明上学的时间表示出来吗?各占多少百分比?最后,询问结果。在学生计算结束后,我询问:“谁可以展示自己的扇形统计图?”小碧说:“在我制作的扇形统计图中,小明妈妈的工作时间占54%,做饭及收拾家务占26%,路途中花费的时间占17%,妈妈休息的时间为3%!”我微笑说:“小明妈妈就像是我们的妈妈一样,她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到了这个家里,而自己的休息时间很少,你们可以为自己的妈妈做些什么呢?”小悦说:“我可以每天为妈妈做家务,让她多休息一会儿!”我运用数学知识,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让其学会了感恩。
三、巧用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而我们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现象,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现象背后蕴含的数学道理,并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比如,在讲授“圆”这节知识时,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适时地引导,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提出问题,适时引导。在开课后,我询问学生:“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要设计成圆的?而不设计成正方形、三角形?你们可以运用自己学习的工具制作相关的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还可以结合圆的知识!”其次,巡场观察。我会关注学生的做题动态,并适时地予以引导。最后,展示探究成果。我截取其中一段进行介绍。小秀主动站起身说:“因为在这三个图形中,只有圆的中心到周边的距离相等,在自行车运动时,会比较平稳。而三角形运动时,因为三角形中心到顶点的距离与到三角形边的距离不相等,因此在运动时会发生颠簸,所以车轮要用圆的!”我通过采用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适时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增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
总之,我认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深究教材,还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出发,并努力探寻教材、学生的认识和教学方法的重合处,从而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区域,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