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8-11-29郑焕喜
郑焕喜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山东 聊城 252000)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思考目标包括: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培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和空间关念、统计意识等,形成合情推理和初步的归纳演绎能力,能对事件的发展做简单的假设、猜测、预测和论证。如果新课程目标是一棵树的话,那么“数学思考”就是树根,“知识与技能”就是树干,“情感与态度”就是树叶,“问题解决”就是花和果实,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树根”必须能吸收足够的营养,这些营养可以来自教师、父母、生活、朋友、游戏等,最快捷、最集中的营养莫过于课堂四十分钟,那教师如何利用这宝贵的四十分钟有效的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呢?
首先,教师要创设切合教学目标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在运动会中谁会胜出?学生充满好奇,请同学们来做裁判。在情境播放的过程中,孩子们认真的记录每个小动物的得分,有的用统计表,有的用算式,还有的同学在画小棒,我在静静的观察着孩子们的创造,思考的痕迹在他们的练习本上清晰的呈现出来。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华应龙老师用玩滑梯的生活情境巧妙的导入新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滑梯的缓和陡与什么有关?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吴正宪老师用排球比赛的游戏引入新课,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学数学的快乐。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教材给出的情境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我带着学生认识了教室里的方向,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自己的位置,并标上方向,孩子们经过认真思考完成了作品,他们的作品各不相同,借着孩子们的课堂生成,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环境,创设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在素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很多教师片面的理解合作交流的意义,学生满堂跑,师生满堂讨论,看上去热闹非凡,学生表面参与了学习,实际引发每个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效率不高,几个反应灵敏的学生唱着“独角戏”,其他孩子只是在吃力的附和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这样的冠冕堂皇,要实实在在的关注每个孩子的数学思考。
数学交流必须建立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避免形式化的简单讨论。在学习“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改变教学方法,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想想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让他们动手去探索,去发现,孩子们有的摆学具,有的用计数器,有的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再也没有孩子左顾右盼,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思考做前提,有了自己的主意,在全班交流时,他们争着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数学交流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学出属于自己的快乐数学。
最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享受数学思考的快乐,总结数学思考的方法。在“估算”的教学中,通过估算实物,比眼力等教学活动,学生在最后总结出了估算的方法:先找出一个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进行估算。孩子的思考成果在一次次的试验中得到肯定,最后,我高兴的对孩子们说:“同学们,现在你们的数学眼睛越来越亮了,比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都厉害!回家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他们比比高低。”第二天上课,好多孩子告诉我他比爸爸妈妈厉害多了。孩子在享受着数学思考带来的快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教师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更要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应充分挖掘孩子的内在魅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数学的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往往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