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之有道 建构物理开放课堂

2018-11-29徐善勇

名师在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电路图斜面讲授

徐善勇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如东 226408)

引 言

微型课堂,就是将课堂时间缩短,以8~10分钟的微型课程时间将某一个主要内容讲解完毕。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汲取知识中,也使得物理课堂更加活跃和开放[1]。

一、生动呈现,展示形成过程

物理概念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一个关键,但是概念相对枯涩乏味,学生总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加以记忆。这对学生而言并不能起到真正掌握的效果,反而会出现概念运用时的混淆和错误。因此,教师利用微型课堂,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短时间内加以生动呈现,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概念形成的真正过程。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声现象》一章时,声音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本上给出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仅仅凭借文字叙述,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声音的形成过程。由此,我构建了10分钟的微型课堂,主要讲授声音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首先,我将一把钢尺放在桌边,轻轻拨动,问同学们是否听见了声音呢?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认为是什么产生了声音呢?”“是钢尺的振动。”“那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喉咙,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经过多个案例的支持,我们可以验证该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接着,我将闹钟放置在特殊器皿中,学生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接着,慢慢将器皿中的空气抽干,在这个过程中声音逐渐减弱,在完全真空时,学生听不见声音了。同时,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声音并不是消失,只是不能传播了。因为闹钟的振动并没有停止,声音是可以产生的,但是同学们听不见,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呈现微观,助力实验教学

在物理课程设计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中学生而言,直观现象要比抽象概念更具有说服力。物理实验将宏观物理现象从微观角度加以表达,学生从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呈现中体会到物理现象的实质。因此,将实验做好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物理课堂。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先前较长时间的课程使学生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了让学生不被外界因素干扰,真正理解概念,我构建了8分钟的微型课堂来操作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观察即可,不会穿插额外的知识点影响思维。在斜面实验中,我们选取一个小球,让它从一个斜面上滚落,上升到另一个斜面上去,小球上升到某一高度后即会滑落;接着减小斜面的倾角,我们会发现小球在斜面上上升的高度相等,但是会滚得更远一些……于是,多次试验之后,根据实验时发现的规律,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当一个小球从斜面滚落到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且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它将一直保持运动,这就可以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当平面存在摩擦力时,小球会减速直至停止,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这个简短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详尽地把握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三、丰富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当然,物理教学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作为教师而言,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内容,还要开阔学生视野,因此,利用微型课堂丰富物理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微型课堂,我们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在一个又一个短短的时间段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时,我不单单向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电路图,更是寻找了一些课外资料来丰富学生对电路连接的理解。在微型课堂上,我将同学们现在所在教室的电路图加以绘制,学生们观察该电路图与我们教室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若是存在差异,哪里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在教室中只有一个开关,打开或者关掉这个开关,教室里的三个灯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开关控制了三个灯泡。在我绘制的电路图中该开关与三个灯串联,因此打开或者断开这个开关时教室里的三个灯都会变化,这是相符的。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当教室里的某一个灯泡坏掉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两个灯泡,也就是说三个灯泡之间还存在着并联的关系,显然与我的串联电路图中某个灯泡坏掉时形成断路不符,因此,绘制存在错误。那么教室里的电路图应该是怎样的呢?这可以作为课下拓展作业布置给学生们。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要在自己家里观察家庭电路情况,绘制家庭电路图,这就丰富了教学资源,让学生有的放矢。

在微型课堂内容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一方面,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年龄阶段接受特点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尽量选择和本阶段课本内容有联系的东西,学生们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能巩固基础知识。微型课堂将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节省了课堂上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了课堂效率[2]。

四、助力翻转,引导深度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争取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利用微型课堂助力翻转,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全过程,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点。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压强》一节时,课前学生们需要自主预习本节内容,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有所了解。在课堂上,我以微课的形式对相关概念进行短时间的讲述,学生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是在受力面积这个知识点上需要注意:根据公式P=F/S,我要向学生们强调,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同学们思考,如果一张桌子长为a,宽为b,放在地上,受到压力F,它的受力面积是哪一部分?”有同学不假思索地答道:“受力面积S=ab。”“这时同学们就需要注意了,不是所有的面积都可以看作受力面积,桌子放在地上时,只有桌脚接触地面,因此,它的受力面积应该是四个桌脚的面积之和。大家明白了吗?”接着,再举出更多容易出错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在这一小部分时间内,我只讲述受力面积这个知识点,由于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会对我所描述的部分理解得更加具体,并且课后还可以针对“受力面积S”这个关注点进行专题性的训练,进行自主深度探究。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使得物理课堂更加活跃开放。

结 语

总而言之,微型课堂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某一个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有效利用微型课堂,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微”之有道,建构物理开放课堂。

[1]陈生林.基于云平台的物理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5,(34):152.

[2]宋丰艮,伊晓丽.实验微视频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0):17-18.

猜你喜欢

电路图斜面讲授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且”的真与假
斜面之上探动能
第7讲 电路图与动态电路专题复习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原理(四)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一题多变 搞定斜面上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