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职业能力的生涯发展与课程融合教学反思—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2018-11-29沈晓强

名师在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德罗生涯高中化学

沈晓强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江苏江阴 214400)

引 言

当前的高中教学正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面临着新的变革。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应当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关键能力既与具体的学科课程特点相关,也与异与学科知识学习的生涯发展相关[1]。因此,指向职业能力的生涯发展与课程融合,就成为当前高中教育以及学科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内容。高中化学作为高中学科教学的重要学科,其在生涯发展中也能起到独特的作用。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出如下四点理解。

一、基于化学知识寻找职业生涯相关内容实施教学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显然不是硬插到化学课堂上的,生涯发展教育更适合以隐性的方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对学生的教育也应当在适当的时机顺势而为。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化学教学知识中寻找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内容实施教学了。

比如说我们认为高中学生在面向职业能力的时候是需要基本的判断力的,而这种能力在有些化学知识的教学中是可以得到有效培养的。以“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可以发现这一隶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中涉及一些具体的实例,如教材对此知识有这样的描述: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镁离子的方法,可以是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OH)2或碱式碳酸铜,以将溶液的pH值调至3~4,这个时候镁离子就会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这一段内容的含义时,起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说明学生的新知识在原有短期基础上被同化了),但随后就会生出新的问题:如果溶液的pH值在3~4范围内的话,那这个溶液就是酸性溶液,在这种情境中是怎么可能生成氢氧化物并且还是沉淀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这里既涉及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的溶解度问题(前者比后者要小),那控制溶液的pH值就可以去除铁离子而保留铜离子。当然,如果时间足够,还可以让学生以计算的方式去做进一步的判断,但不论哪一种方式,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学生思维中的判断与辨别方法的运用。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迁移到对职业生涯问题的思考中,譬如引导学生讨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从众多的爱好中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爱好以确定职业的方向呢?”事实证明,这样的问题常常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使他们对生涯发展产生理性判断。

二、基于化学发展史中的事件理解成功生涯的要素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化学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利用这些事件去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生涯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功生涯的必备要素,从而真正地让自己的生涯认识指向职业能力。

比如说高中化学中的“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知识就反映着一段化学史。需要指明的是,不少高中生因为阿伏伽德罗常数而认为意大利著名化学家阿伏伽德罗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了这一常数,而实际上其最大贡献乃是建立了分子学说(目前好像只有人教版的教材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介绍):阿伏伽德罗早年获得法学学士及博士学位,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律师,但后来他发现他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并不是律师工作,于是转向进行化学、物理研究,并当选为科学院院士,被聘为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化学家道尔顿发表原子学说之后,盖·吕萨克提出气体化合体积定律并将自己所做的化学实验的结果与原子学说相对照,然后提出了新的假说,但这个假说与道尔顿的观点完全相悖,在他们争论的同时,阿伏伽德罗进行了深度思考,并基于新建立的分子学说提出了一个常数,这就是后来的阿伏伽德罗常数……基于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化学上的一个伟大贡献是由律师出身的阿伏伽德罗做出的,这说明基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孜孜以求,往往是科学突破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讲,当下的高中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就是弄清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与爱好点在哪里,然后去进行钻研,才有可能取得很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事实也证明,在对化学史的讲授中,学生是听得很认真的,对于教师的关于生涯教育的观点也是高度认同的。当然,教师在化学史呈现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如果你是阿伏伽德罗,有没有放弃律师职业的勇气?这种问题驱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与生涯发展认知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用化学学科课程知识丰富学生生涯发展的理解

从化学课程的视角去丰富学生对生涯发展的理解也是一个有效途径。相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知识而言,化学的课程视角往往更具宏观性,也更容易让高中学生形成一种宏观视角,而宏观视角下形成的认识往往更容易存在于学生的记忆当中。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在化学的某一章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常常会帮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道知识结构的作用的,却难以将其与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于是,有一次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向学生介绍化学课程知识结构的时候,用他们所熟悉的框架图的形式呈现高中化学从基本理念到课程性质,再到具体各章的化学知识……在学生面前就出现了一个树形图,树干是化学,树枝则是必修知识中的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在学生感知课程知识结构图的作用时,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一个树形图就能够发挥促进记忆的作用,而机械背诵就不行?教师再以生涯发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要想达到增强职业能力的目的,除了勤奋地积累之外,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好方法的琢磨是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的……

这种的认知形成丰富了学生对生涯发展的理解,实践也证明这样的努力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立足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以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本文一开始提到了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涯发展原本就是密切相关的,某种程度上讲,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生涯发展的最好教育。当然,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常常是显性的,而生涯发展的教育往往是隐性的,是需要瞅准教育时机的。每一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机会,都是生涯发展教育的机会,这就是融合的核心意义所在。事实再一次证明,这样的延伸容易让学生进入反思人生的境界中去,而反思人生实际上就是他们面向自己的未来,面向职业,面向生涯。

结 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生涯发展与课程融合,可以很好地实现生涯发展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涯发展与职业能力提升,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1]陈雪芬,沈理明.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11):150.

猜你喜欢

德罗生涯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吐槽退役生涯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阿伏加德罗定律”要点点拨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