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下水作文对于初中学生写作的指导意义

2018-11-29黄云强

名师在线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教师

黄云强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福建福州 350200)

引 言

对语文写作而言,初中阶段是学生立足刚稳、准备起跑的时间段,所以各项准备工作都很重要。只有各方的用力恰到好处,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保证学生起步顺畅,一条路稳稳当当地跑下去。

一、教师下水作文的方式与层次

教师在学生写作中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现在的作文教学自由宽泛,甚至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教师一般都是强调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写前解释题目内涵;学生选取写作素材;制定写作提纲;开始正式写作;选读范文;结合题目进行评讲;等等。

教师下水作文的方式与层次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解题式。对题目进行全方位的解释说明,并罗列出一系列角度,让学生选择应用。教师要揭示题目的内涵,并从学生学习生活的角度入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罗列出尽量多的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展思维空间。

例如,请以“提醒”为题,写一篇文章。教师先简单地诠释它的内涵——提醒,是敬畏,让人不敢忘记;提醒,是打扫,让人清新洁净;提醒,是自省,让人时时警惕。教师接着从历史传承、道德修养、日常生活等方面继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醒,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不忘会稽之败;提醒,是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一条条不平等的耻辱条约;提醒,是国人时刻铭记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提醒,是10月1日全国上下繁荣喜乐欢欣鼓舞的国庆节;提醒,是立在街头路旁清晰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牌子;提醒,是花草丛中几句温馨的提示语;提醒,是宽敞道路上规整的斑马线;提醒,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班训;提醒,是教师每天五分钟不嫌啰唆的安全教育;提醒,是妈妈的微笑,爸爸的眼神;提醒,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提醒,是床头规规矩矩的闹钟;提醒,是温故而知新,活在当下,不忘初心的梦。

万事开头难,教师解题式的“下水”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往事就会像洪水般涌来,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

其二,框架式。教师制定写作提纲,条理清晰地把各个部分有序地联结起来。文章骨架的构建可以让写作的思路更加清晰,避免偏题、离题。教师可以在完全成篇之前,先立起主干,厘清思路,给学生一个概括式的示范。

以“提醒”为例,教师可以构思一短篇小说,列出框架——①点明人物、事件:(副班长)冷维,收“回执”;②插叙:冷维上周已细致布置任务,强调“提醒”;③事件发展:冷维收好“回执”,发现少了两张,其中一个是思铎;④事件高潮:经过多次逼问还是没人承认,最后,冷维发现没交的竟然是自己;⑤主题式结尾(议论):突出中心——这世间最难的提醒,是提醒者本身,我们不会轻易放过别人,往往容易错过自己。

其三,评点式。教师或者对扣题写作特别强调,或者突出开头结尾,示范其中的某个局部,做细致的点评。扣题是写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生写作要特别清晰地扣住题目、中心来写,过分的委婉曲折或者晦涩都会造成文章主题的偏颇。因此,一篇记叙性的文章,如果能够提炼出一个说理性的中心句,反复强调多次出现,就能够凸显文章的主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教师的下水作文片段要特别强调这种评价式的语句,用此点明文章中心。

例如,以“这就是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我提炼了以下的句子作为引领贯穿全文的中心句——“青春是用来吃苦的,青春也是用来奔跑的”“这才是青春。它是汗水里的盐,泪水中的苦,还有笑容里的花朵”“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却在这本书里读到了自豪”。能够把这些句子分别安置在一篇文章首中尾,相互照应,不断深化,就能强化写作的主题意识,而且思路将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其四,全文式。框架与局部的确定都是为完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把自己设定为写作学生的身份,全方位考虑,动笔写就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上文提到的以“提醒”为题写一篇文章,我根据短篇小说的构思,进行具体写作,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情节冲突,场面描写,人物刻画。我摘录全文中的某个细节给予展示——“回执收好了,冷维满心欢喜地点数着,自豪就像阳光,穿过教室落在哪里都喜气洋洋。差两张,她心里咯噔一下,还是觉得是自己数得太快数错了。她小心翼翼地又点了一遍,没错,就是差两张。阳光这东西很奇怪,毫无征兆,说没就没。她有点生气,准确地说是十分生气。她涨红了脸,大声呵斥道:‘我跟大家提醒这么多遍了,所有的同学也都回复说收到了,可为什么还缺两张。还没交的同学立马给我站出来。’她的语气硬朗,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全班一下子鸦雀无声了。在她压迫式地拷问下,思铎很自然地低头垂手站了起来,不敢正视她,更不敢辩解。”

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工作作为写作的素材,给学生展现最真实的自我,引起大家的共鸣。以“特别的搀扶”为题,我回忆关于奶奶的往事,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年代的故事里有着一样的深情,也拉近了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我摘录其中某个片段——“我们的老房子是七排错落相连,每排三院相通,院与院之间又有过道相接,过道都不露天,宽窄相似,横竖相间,八方通达。老房子共住着几十户同族人家,日出日落,往来交通,张弛有度,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序地运行着,而外人刚入内如进迷宫,定然惊叹惶惑。如果他们此时能够看到盲眼奶奶在其间行走的样子,定会收起惊叹惶惑,而又添了另一种惊叹惶惑。奶奶韵律点移的拐杖与从容的步态,让逼仄的过道变得豁亮,让急躁的人心瞬间平静。如果不谙世事的我这时刚好陪在她身旁,我会习惯性地搀扶着她的左手,她也乐于我的搀扶。她并非因为行动不便需要我的搀扶,而是想借助这搀扶把她的爱稳稳地流淌给她所爱的人。后来我才明白,我对她的搀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她搀扶了我,是一种手递手的传导,是一个家族的雅致的传承。”

二、教师下水作文的作用

教师下水作文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仅是起到范本式的写作手法的传播与指导,更多的是提供了师生间生活、情感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使得双方心灵交汇,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情感,最终达到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文可写[1]。

1.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靠近自身的模拟范本,可以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

现在学生写作可借鉴的范本很多,只是缺乏一种动力,这种动力的缺乏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距离感。教师的下水作文,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可以面对面提出疑惑,教师当场解答,这种互动的过程就是绝佳的写作素材,也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添加了巨大的能量。

2.给学生最大的感染与触动

学生很容易模仿教师,有的甚至非常自然地从模仿过渡到崇拜。教师的文字习惯,教师的语言风格,时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下水作文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无须过度地讲解,夸夸其谈,也没必要精心的修饰,面面俱到。也许就是教师小小的一篇下水作文,就能打动学生,让教师的形象瞬间高大,学生也就此钟情于模仿,喜欢上了写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才有写作的冲动,有了冲动才会行动,有了行动才会不断地训练,努力地提高。

3.教师亲身体验写作的重难点,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除了必备的工具性的技巧之外,经历体验与感情的渗透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要先成为参与者,那样才会有切身的体悟,才能感受到学生写作的困难以及写作的心路历程,才能懂得哪些方面容易把控,哪些方面难以驾驭。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更有了发言权,也更能打动学生纯真的心灵。

结 语

教师的下水作文首先对于教师具有实践意义。当教师的生活也充满了快乐和好奇,就会产生童趣,童趣让人心态豁达,形成一种求新求异思维,实践于下水作文,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教师提高了自我写作能力,能更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教师懂得学生,学生才会敬仰教师。教师仅仅站在门外指手画脚,是无法让学生信服的,只有置身其中,与学生共进退,自己喜欢上创作,才会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

[1]余立新.语文课堂教学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