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2018-11-29陈晓娟

名师在线 2018年12期
关键词:辨析消费学科

陈晓娟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方面。为了让核心素养真正得到落实,将其细化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是根本的途径,也因此出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经由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后形成的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特征的素养。纵观思想政治教学的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形成,还是核心素养的培育,都需要思考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落实国家思想政治的课程意志;二是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学生高效建构知识,形成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育高度相关。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教学的具体策略又是密不可分的[1]。笔者在此提出综合性学习、辨析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三种学习策略与同行切磋。

一、基于课程性质开展综合性学习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异于其他课程的性质,它是指向学生思想的,内容上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多个领域,其不仅指向知识的理解,更指向知识的运用,而且这个运用不是学科性的而是社会性的,不是工具性的而是人文性的。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思想觉悟”就是对这种课程性质的通俗描述。基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国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遗传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以进一步丰富、发展能够植根于心的红色思想与政治文化。

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需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施教学。

以《多彩的消费》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教材可以看到,教材在描述消费的时候,是从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入手的,基于人们在生活中消费的需要提出的问题常常是: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消费类型有哪些?人们的消费结构是怎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所需要思考的又不是单一的。通常情况下,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涉及这样的一些领域的知识:一是社会,二是经济,三是文化,四是消费观念。这些领域的知识是丰富的,比如说社会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往往体现在人所处的自然领域、风俗习惯等对消费的影响;经济是指人的经济水平,其是消费的基础;文化影响着不同地区人的消费习惯,也间接影响着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与经济水平相关但又不完全重合,说白了就是如何花钱影响着消费水平。这样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说文化对消费习惯的影响,涉及风土人情,涉及健康观念,涉及饮食文化,这些都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在实施本内容的教学的时候,教师所面临着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很大的。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另一种情形,那就是学生未必能够想到从这些领域去展开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就面临着一个重要选择:是就此避过不谈,还是面向学生积极引导,显然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后者是我们应该的选择。笔者曾经做过尝试,在教学中通过树形力的方式从“消费”这一关键词开始,引向社会、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等,然后进一步引向更细致的领域……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个从消费发散出去的系统知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为本章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对基于消费而生成的核心素养理解更为充分,而这正是“多彩的”消费的本质含义。

二、紧扣关键问题开展辨析式学习

思想政治的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思想的,是追求学生对政治观念的思想认同的,这种认同显然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与强迫式的要求,而应当是学生自主建构、内化的结果。而学生自主建构与内化的契机,往往来自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辨析。

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正本清源,而此时我并没有选择说教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去辨析。我先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说说他的思考逻辑,这个学生的逻辑是这样的:家里用途不大的东西通常都是扔掉。于是我追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面对的不是家中毫无价值的物,而只是没有发现价值的人,你会怎么办?是放弃吗?学生却也“反驳”:如何判断少数民族的价值呢?学生一问出这个问题,笔者就知道教学的转机出现了,于是笔者让学生一起去思考这个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的结果是寻找到了两个看待问题的角度: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通过辨析过程不仅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关键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的必备品格。

三、围绕实际问题开展体验式学习

思想政治教学最终是面向实际问题的,是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产生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方式与能力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给学生创设体验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就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体验式学习,这样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很有好处的[2]。

在《神奇的货币》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略货币的“神奇”,尤其是货币发展过程中的神奇,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身处一个使用贝壳或布帛为货币的时代,你会如何认识自己身处的情境?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具驱动性,因为在以贝壳或布帛为货币的时代里,其商品经济一定是比较单一的,而用这两者是可以衡量绝大多数商品或者劳动的价值的。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时,再让学生思考:货币演变的推动力是什么?于是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迈向了社会发展的因素,而这就为学生认识货币的神奇提供了新的空间。

结 语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需要坚持策略优先的原因,因为恰当策略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化,从而保证核心素养培育的条理化。

[1]张忠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2016,(19):49-51.

[2]牛学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6,(Z1):3-6.

猜你喜欢

辨析消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40年消费流变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