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迁安置社区多群体公共空间冲突与治理研究

2018-11-29

绿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冲突空间社区

胡 颖

( 西安外国语大学 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28)

1 引言

在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安置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许多村庄被“连根拔起”,由从“散居”到“集居”、从“农民”到“市民”,不仅意味着安置农民居住空间和身份地位的双重转化,还意味着传统交往空间的灭失和空间节点的断裂、传统关系网络的彻底解体以及新社区的社会隔离[1]。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变,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公共空间以“公共”的名义逐渐侵犯了私人空间和城市权利,导致了强迫迁移和生活原住民的空间受到挤压,社区关系遭到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有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私人和公共性质的空间运行系统[2]。城市正处在从“单位社会”变化为“社区社会”的过渡期,伴随着城市形态的变化,社区公共空间也慢慢的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引起我们注意力的还有社区公共空间的问题与矛盾,这些因素不仅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而且在社区的长效治理与和谐发展等方面也会有多多少少的影响。

通过社区研究实现社会理解是非常有说服力的。通过研究特定的社区问题,将提出许多解决方案,然后这些方法将用于发现和解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通过分析多方利益关系,促进协同和共治,以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为切入点,对社会现代化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更新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许多最为活跃、多种社会矛盾交织的空间单元,而最为明显的空间单元便是安置社区[3],安置社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要处理好安置社区人居环境的问题,并同时要使社区内部保持适当生命力,这些都是亟待理论界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2 研究区概况

2.1 案例区

兴隆社区位于长安区兴隆街道办西甘河村,高新区扩区规划的核心商务区内,作为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同时,在三星项目的配套项目中也是相当大的,总共有长安区兴隆街的7个村落,总计有4753户人家,最终有14572人涉及拆迁。

兴隆社区总投资约55亿元,位于长安区兴隆街道办事处西甘河村,是高新区扩建的核心商业区。该项目的建造目的是打造精品住宅社区,规划总面积约728亩,建筑面积达到156万m2。它将用于安置原张王、张高、枣林寨、南堰、三堰、童家寨和西甘河村的原居民。原村庄总共大约有1万名村民,安排好这些居民是头等大事。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考虑了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各种配套设施要完善。它将分配3所幼儿园,1所小学和1所初中,解决了社区中适龄儿童的受教育问题,该社区还建造一所2000 m2的社区医院,6000 m2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预计这些房屋将于2015年6月交付。同时,在三星项目的配套项目中也是相当大的,总共有长安区兴隆街的7个村落,4753户人家,最终有14572人涉及拆迁。

2.2 安置社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人类生存的基本维度便是空间,空间不仅仅是人类行为的构成要素,而且也相当于社会关系的总和。物体存在于空间中,包括其他人类和遵循彼此法则的生物运动。生存运动反映了主体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而社会运作将对生存运动产生影响,因此社会运作也间接影响了主体运动。劳韦(C.D.Lauwe)将社会空间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社会集团居住的空间范围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客观方面,而主观方面指特定社会集团成员共有的与成员有深刻联系的空间[4],换句话说,空间可以用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在社会中的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新的城市使用者”的收入差异首先会对人们的消费习惯及生活习惯产生重大的影响,然后间接的会对城市的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差异性造成了城市空间“片断化”的倾向[5]。根据收入差异性来分类,可以将城市的空间(尤其为居民的居住空间)分化成三种类型:①首先是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也就是城市新富阶层(以国际专业人士为代表)及供其消费的各种商店占据了一部分空间;②其次是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人群,以大量的流动人口为代表,一部分社区被这些人群占据,各种地下经济在这里悄悄进行;③最后便是收入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的人群,因此那些衰败的城市街区便被穷人和被迫搬迁的原住民所占据。

拆迁安置型社区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行政主导性,因为拆迁,居住在拆迁区的居民的安置问题成了最主要的问题,因此就产生了拆迁安置型社区,所以拆迁安置型社区的产生是通过行政强制形成,一般是政府按照城市社区标准统一规划和领导开发建设。二是不稳定性,因为打破了以往的平稳生活,新形成的社区处于不稳定的时期,整个社区的空间结构和居民的行为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流离失所的村民由于原有生活的改变以及未来就业和生活的不确定性而经常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利益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三是社区治理的异质性,因为拆迁安置社区是新形成的。社区是被拆迁村民,城镇居民,农民工和其他不同社会背景的成员,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治理起来比较困难,其治理要因地制宜。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内容

研究对象的建立,所研究的公共空间不是抽象意义上的空间形式,而是社区中存在的公共场所,对社区居民开放使用,如草坪、绿地、活动中心或小广场。由于受访者是社区居民,因此对空间冲突的研究将集中在社区居民身上。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社区,因此作者也使用了观察方法。作者对研究社会公共空间的观察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是观察公共停车场的物理空间,通道,花园广场等;二是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直接感知和记录。社区事实要了解社区中多个公共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经过多次访问和观察,作者了解了社区公共空间的现实,获得了第一手的经验数据,为之后的理解和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根据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的行为特征,空间冲突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对初步小样本检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根据结果修改和改进问卷的内容。在整理基本问卷数据的过程中,采用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根据数据属性特征的含义对可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测试,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获得非定量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一般分类并对不同类别进行比较分析。

该研究对案例区的一些居民,场地活动家和公共空间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此外,重复观察现场的硬件设施和发生的活动类型,以及场地的照片。通过采用这样的调查方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城市公共空间居民的使用情况。

4 回迁安置社区空间重构中的空间冲突分布分析

通过对数据分析显示,社空间冲突的类型主要由在社区的物业不作为,环境污染,社区纠纷,社会保障薄弱,违法建筑,业主权利困难,开发商留下的问题,业主与其他治理实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此,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的冲突表现,适应当地条件,并以等级方式阐明不同的冲突管理战略,以实现精确的解决和治理。

安置村民将安置社区视为可以使用的工具空间。一些村民任意占用社区公共区域,自由地堆积物品,希望占据空间,这反映当地村民空间权利的弱势地位和缺乏缓冲空间,导致了移民社区日常生活背后潜在的无序空间冲突。

5 讨论与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公共空间使用中的基本冲突可以划分为四类:时间冲突、空间冲突、声音冲突、氛围冲突。这4种冲突有可能不会同时出现,不同的空间类型可能只会存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冲突。即使不同空间中存在相同冲突,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环境存在强度差异。其中普通社区型公共空间和城市广场式公共空间具有最多形式的冲突和最强烈的冲突。在一定条件下,社区公共空间的不同冲突可以转变和传播。其中,时间冲突与空间冲突之间的转换最为频繁,冲突的传播主要体现在单一公共空间的空间与环境冲突过程中。这种传播最多是通过语音冲突和氛围冲突传播的。从行为,空间和矛盾关系三个层面,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引导的建议。具体来说,它是以行为者的角度为指导;管理是在社区一级进行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本文虽然借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观察等对安置社区空间冲突评价进行了详尽地分析,但由于调查时间短,而且个人水平有限有的地方仍存在不足,而且选取的测量维度值有待商榷。将会在之后不断地完善调查内容,调查的范围也将扩大,同时对本文选测量指标进行更加一步的推算使研究结果更准确。

猜你喜欢

冲突空间社区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空间是什么?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创享空间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