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探讨

2018-11-29任宇航单再毅

绿色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残留量农药污染

任宇航,单再毅,李 伟

(西藏大学 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1 引言

土壤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之一,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土壤的利用率,更是加重了土壤的负担。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OCPs的大量使用,加重了土壤污染,另外,由于OCPs难降解、易迁移,导致了全球性污染。本文对土壤中OCPs的来源、污染现状和治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并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2 OCPs的分类、特点及来源

2.1 OCPs的分类

土壤中OCPs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苯为原料的氯化苯类及其衍生物,主要有六六六(HCH)、滴滴涕(DDT)、六氯苯、林丹等;二类是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氯化钾撑萘制剂,主要有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氯丹、硫丹、七氯等。除此之外,还有以松节油为原料的莰烯类杀虫剂(如毒杀芬) 和以萜烯为原料的冰片基氯[1]。

2.2 OCPs的特点

OCPs普遍结构复杂,分子量大,理化性质稳定,有难降解性[2];OCPs具有半挥发性,部分挥发到大气中,经气流向其他地方转移,另部分OCPs经过雨淋、渗透,在地下积累转移,甚至污染地下水,导致全球性污染,有易迁移性[3];OCPs容易在生物体内聚集,破坏生物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影响免疫能力和神经系统,也会传递给捕食者,危害其他生物,有高毒害性[4]。

2.3 土壤中OCPs的来源

目前我国在土壤中测得的OCPs,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历史遗留,建国初期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处于重建阶段,为了提高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大量的使用了OCPs,导致现在我国各地区仍有残留;第二来源于新型农药,我国现在仍然使用林丹、三氯杀螨醇等新型农药,其成分也含有大量有机氯;第三来源于外部迁移,我国周边国家,像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在大量使用OCPs,并且他们尚未拥有成熟的处理技术,导致很大一部分迁移到我国[5]。

3 土壤OCPs的污染现状

我国自从1983年全面禁止生产使用DDT、HCH农药后,经过各类降解作用,使得环境中此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20世纪70年代以来,OCPs使用量最大的棉田土壤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11.68 mg/kg和0.80 mg/kg,1980年全国农田耕层土壤中HCHs残留量平均为0.742 mg/kg,到1985年,全国农田耕层土壤HCHs总体残留水平为0.181~0.254 mg/kg,DDTs为0.222~0.273 mg/kg,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仍有部分地区检出率很高[6]。

另外,根据徐鹏[7]、来雪慧[8]等研究,不同地区有机氯污染程度也不相同,一般特点为:东部>西部,南方>北方。并且调查结果表明,DDT仍然是土壤中OCPs的主要成分,除了地区不同导致污染程度不同外,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类型的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的程度也不相同。

4 目前已有的治理方法

4.1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

首先到考虑到如下几点:第一,防止迁移,避免全球性污染,即固定污染源;第二,提高生物利用率,结合生物修复,提高降解效率[9]。

4.2 修复方法

4.2.1 物理修复

最早使用的方法翻土、填埋、热处理等,修复效果并不好,后来研究应用土壤溶剂淋洗技术、热脱附法、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VE)、原位空气注射法,再结合吸附浓缩过程,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氯,从而修复土壤。

4.2.2 化学修复

通过特定化学反应,使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或转化为无毒、低毒类物质。一般机理为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催化氧化、质子传递、聚合、水解、脱氯、调节PH等,最早是用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经后来者研究,逐渐开发了光化学修复技术、声化学氧化技术、电动力学及其联用技术、氧化还原技术、土壤改良剂投加技术。

4.2.3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对OCPs的固定、吸收、降解和挥发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可挥发性、无毒或低毒性物质。研究表明杨柳科、豆科、禾木科、菊科植物对OCPs有很好的修复效果[11,12]。

微生物修复技术:一般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特性,对土壤中OCPs进行吸收、转化、降解,使有机物完全降解转化为为二氧化碳和水或无毒化合物。其修复主要分为有氧氧化脱氯和无氧还原脱氯两种途径,其降解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气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等,一种降解菌可以降解多种OCPs。

5 结语

对于我国污染现状,国内大部分地区OCPs的检出率依然很高,迫切需要修复,目前来说,物理修复简单易行,但存在经济投入高等缺点,化学修复快速直接,但存在二次污染等缺点,生物修复彻底干净,但存在修复周期长等缺点,所以今后研究方向在于植物-微生物联合技术,物理-化学-生物联合技术等较为理想的修复技术。

猜你喜欢

残留量农药污染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