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018-11-29季小亮
季小亮
(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江苏如东 226400)
引 言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化学教学的应试功能被放大,化学学科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弱化。再加上初中化学教师长年教授初中化学,他们的教学经验和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使教师本身的素养和修养不能得到很高的提升,很难培养学生大学科、大视野的学科价值观。因此,弱化应试教育功能,提高化学启蒙教育势在必行,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出发,还原初中化学教学本质,追求高品质的初中化学教学。
一、明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班学生,化学教学从应试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变,就是要改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拒绝教学的功利性与烦躁性,在化学教学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制定真正可行的教学目标,回到教学对象“人”的主体上来,实现高质、有效的学科改革。
开展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要围绕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思想与基本概念等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点知识要让学生弄懂,彻底掌握。比如,让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在实验室的制取方法;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碳在实验室的制取方法;掌握铝与铁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对于化学的基本概念,要掌握离子、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对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理念,要掌握物质由粒子构成,物质由化学元素组成,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用途是互相联系的,在化学的变化中质量和能量守恒等。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重要的化学知识、基本观念与核心概念是怎样产生的,它们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应该通过现象认识到本质,切不可停留在表面,仅仅学习这些化学知识。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最近几年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等。很多无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被引进课堂,在热闹过后,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背后原因,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把改革的目标和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搞混淆了,模糊了方法和目标对象的区别与不同。要想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需要化学教学回归教学本真。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和学习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调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本身是非常奇妙的,很多化学实验现象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就想动手进行操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可以增加学生探究的动力,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中不能仅给学生讲题,仅让学生做题,还有很多其他的化学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比如,给学生讲化学历史上的人物,化学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世界上著名的化学家及他们的故事,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新应用成果等。这些化学知识,可以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会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意识与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意识层面的意识与能力,培养时要由内而外,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意识,让他们愿意学习,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而不能使学生在外界的压力、催促下培养化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钻研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调研某种金属的利用方式,并把调研结果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很快地了解金属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起到的作用及如何保护它们。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调查,就可以很快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反过来也可以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际调查结果、调查的方法与步骤,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又能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注意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同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就初中化学来说,主要表现为:从微观的、宏观的,或符号的角度认识事物,看待问题。例如,NH3和HCl的反应,不但表现出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特点,而且还表现出用符号表示的特征。每种化学物质的性质是不相同的,就是同类别的物质之间的性质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从化学反应角度、物质性质方面等让学生学习化学,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某种化学物质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组成、类别、结构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学习,这就是学习化学物质的思维方式。另外,有些物质的特性容易被忽略,就需要在学习时从特殊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更为全面。
五、构建问题情景开展教学活动
化学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知识内容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2]。
例如,在讲授关于“钙”这个化学元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为什么容易骨质疏松?”在学习“锌与碘”化学元素时,可提出这个问题:“甲状腺疾病和侏儒症与哪些化学元素的缺少有关?”通过掌握的化学知识,学生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知道如果人的身体内缺少钙,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缺少锌就容易患上侏儒症,缺少碘就容易得甲状腺疾病,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从化学物质的结构、组成等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收获
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快乐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给他们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和他们处理好关系,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他们获得了哪些知识。课后不是看教师教学进度是否完成,而是要认真回顾一下这节课上教师讲授了哪些知识,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力等是否得到体现。只有如此,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才能被逐渐地培养起来。
结 语
总之,初中化学知识内容从整体上看难度较低,但对学生学科启蒙的要求却很高,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回归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成为化学教学的主旋律。
[1]朱国定.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J].化学教与学,2017,(01):32-33,92.
[2]杨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17,(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