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背景下军用物资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对策

2018-11-29王春刚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300161

物流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军用我军集装箱

王春刚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0016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持续进行了大幅变革,初步形成了满足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各种运输方式正在向综合化、联合化、一体化快速推进,适应这种形式的集装箱运输再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我军建设蒸蒸日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战斗力明显提高,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目标深入发展,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探索。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运输方式的改变,更在于代表了未来运输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如果没有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大力发展,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就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部队编制体制深入调整的大变革中必须不遗余力的全面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1 推进军用物资运输保障集装箱多式联运意义重大

1.1 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能够促进部队机械化发展

集装箱多式联运本身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需要成熟配套的机械作业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与成熟必然伴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与实现。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总体建立在军民融合的基础上,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程度远高于军队,因此,在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过程中,一方面,部队配备的运输工具、装卸机械、物资器材包装必然要向适应集装箱运输的形式发展,不断促进装备更新换代,向机械化迈进;另一方面,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将在更大范围内取代人工作业,促使各个环节不得不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因此,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部队机械化的发展和配套体系建设。

1.2 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有利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运输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军事效益,能够适应“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的建设需求,可以成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实现形式。一个完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必然有完整的调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统计系统、动态查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样,才能在实际意义上实现信息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多式联运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军队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过程中,必然也要利用、使用或重新建设相应的集装箱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运输部门本身信息化程度,也能够促进军地信息系统、军队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更深的程度、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节点提高信息化水平。

1.3 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能有效提高一体化保障能力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国家交通运输和军队后勤建设全局的大事,没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不行,没有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不行,没有部队各部门的协调不行,因此,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军队推行的联勤体制改革、一体化保障、军民融合保障思想一致,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提高总体保障能力。首先是能够推动军民融合,利用国家强大的集装箱运输能力,以及共属交通运输部管理的各种运输方式,服务于部队建设与运输保障,形成顺畅的军地联合机制,能够在军事行动中及时将运输潜力转化为作战保障能力;其次是能够推进各军种一体化保障。在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发展中,能够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限制条件,适应不同军兵种、不同物资运输保障的需求。总之,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就如同牵起一条清晰的脉络,以一条重要的主线提高一体化保障能力。

2 开展军用物资集装箱多式联运切实可行

2.1 交通运输体制变革为军内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了借鉴

国家交通运输是军事运输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事交通运输的骨干力量。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铁路实行政企分开,撤销铁道部,原铁道部拟定的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承担原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由交通运输部管理;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道部“一分为三”,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开始,标志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在这种趋势下,可以逐步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如中铁集装箱总公司已经规划大规模提高集装箱保有量,规划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问题,努力提高物资运输的集装化率。因此,军内集装箱多式联运必须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交通运输变革带来的便利,并积极学习借鉴,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2.2 技术的成熟和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多式联运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铁路运输,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上集装箱运输正式启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增长速度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一样,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高的集装箱运输体系。我国在发展集装箱运输技术与标准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加强以法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管理,实现集装化运输的正规化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和规章,规定了设立集装化运输企业的条件、程序,明确了集装化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加强集装箱运输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集装箱运输在法制化轨道顺利运行。总之,技术的成熟和法规的完善已经为军用物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为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积累了经验

为了在军事运输领域适应国内外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部队内部在很早时候就开展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1996年国防科工委下达了《军用集装箱标准体系》和《军用集装箱基本箱型研究》两项科研课题,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军用集装箱的标准体系和基本箱型;为了保证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的安全,1997年国防科工委又下达了《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环境条件研究》;1998年总后勤部下达了《应急作战物资集装化储运》的研究试验任务。总部于2002年后逐渐颁布了《军用集装箱类型、尺寸和额定质量》、《军用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军用集装箱运输规程》等军用标准。在实际应用方面,有些军区、军兵种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小规模地开始使用集装箱运送各种贵重物资,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军区、军兵种小型集装箱拥有量约达2万个。2002年为总后青藏兵站部配备了集装箱运输车,为东南沿海保障部队配备整体自装卸车及配套集装箱,研制出适合于各种地域保障用的组合式集装箱;海军为了解决海上舰船、岛礁补给的难题,研制开发出六种一吨补给集装箱;空军为了提高货运飞机运输效益,也开发出适合飞机载运的航空集装箱,使用效果良好。特别是2012年以来,军队各级机关大力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各战区、军兵种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相关实践,这为军用物资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2016年新的联勤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则将为我军集装箱运输步入快速发展开启新篇章。

3 努力推进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3.1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探索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

集装箱多式联运涉及铁路、公路、水路甚至航空运输,要与交通运输部内的多个部门建立联系,要与部队汽车装备、仓库建设、装卸机械、维护保养相适应,要与人才培养、科学理论研究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以前我军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部门众多且各部门间相互牵制,致使集装箱运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只有对集装箱运输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集中控制,才能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在后勤保障中的强大优势,实现多式联运。因此,要树立大局观念,努力打破各战区、军兵种、单位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建设局面,建立统一领导的组织指挥机构,形成良好的动态协调协作机制,促进我军集装化运输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使集装箱多式联运得到合理广泛使用。当前,国家交通运输体制仍处于变革时期,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尚处于初始阶段,应遵循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深入进行探索,真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强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面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

3.2 以民为基、以军为补,实现保障力量的融合发展

依靠国家集装箱运输体系与保障力量,是实现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根本途径。借鉴、吸收我国民用集装箱运输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军集装箱运输建设步伐,提高基于集装化运输的后勤物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集装箱运输领域发展成果显著。进人21世纪以来,持续以世界上少有的年均35%的增长率,实现连续多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在船舶、码头设施、机械设备等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系列大型、专用运输装卸装备投人使用,可以说,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军实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强大根基。从集装箱运输本身而言,需要在运载工具、交通设施、装卸机械、场站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在后勤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化保障的趋势下,军用物资集装箱多式联运没有必要、没有财力、没有时间重新建设自己的系统,而应在强大的民用系统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以民为基、以军为补、互惠互利、相互融合的良好互动局面,实现保障力量的全面系统发展。

3.3 技术融合、无缝对接,加大联运标准化体系建设

为顺利开展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工作必须先行,而完善的标准体系对于指导军用集装箱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军在集装箱运输理论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工作,制定了部分基础标准,但军队开展集装箱运输所需的有关使用、管理、试验、维修等方面配套标准的制定工作刚刚起步,整个军用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国家标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因此,军用标准体系要广泛借鉴和利用民用集装箱运输的标准体系,在符合国家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军运输、管理及使用的实际,确立军用集装箱运输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吸收国外军用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适应军用集装箱运输、管理和使用需要的完善的标准体系。

3.4 嵌入发展、互联互通,提高联运管理信息化水平

鉴于目前军地发展水平的现状,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必然依靠国家的支撑,为满足我军未来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在军用物资集装箱联运信息化管理方面,也要嵌入在国家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为我所用。而在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近年来,各级大力加强EDI系统建设,在港航运输方面,原交通部在“九五”期间就进行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传输运作系统和示范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四点一线”EDI示范工程实施:原交通部水运研究院在长江内河沿岸开展内贸集装箱射频识别系统应用;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集装箱及其公共服务系统开发》开展基于公共服务系统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示范;在铁路运输方面,铁道部已从“九五”开始在全路约50万辆货车上安装射频标签和在1 200多个线路点安装地面射频读写识别设备,涉及380多个站和40多个编组站,主要是通过对货车进行定位来实现对集装箱的定位和跟踪;在公路运输方面,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共同推进省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目前,以射频识别技术、GPS(北斗)定位系统和EDI平台为基础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初具规模。因此,下一步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思考如何实地互通,直接接入地方的相关系统或直接读取相关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在短时间内提高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水平。

4 总结

集装箱运输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对于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一体化体制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和适应性。面对物流保障快速发展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快速变革的形势,我军集装箱多式联运必须迎难而上,积极迎接挑战、抢抓机遇、突破发展,形成军地一体、军内互通、平稳运行的保障体系。

[1] 董魁,等.我军发展多式联运的对策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2(6):70-73.

[2] 刘海英,等.适应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 深入推进集装箱军事运输多式联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9):6-8.

猜你喜欢

军用我军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军用机器人揭秘
我家住在集装箱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猜谜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