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物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18-11-29王浩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王浩澂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同时,柳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结合,重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的必然选择。而社会经济的顺畅进行和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和保障,故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在区域层面有利于推动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其产业的创新能力;在产业层面有利于增强柳州市传统工业和商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在企业层面有利于提升各类企业物流服务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和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现有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融合实践模式现状及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是对各地区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尚缺乏专门针对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因此,笔者通过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先后对工信部2008年至2013年间批复的16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即对上海市、重庆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市、青岛市、南京市、唐山曹妃甸地区、沈阳市、柳州市、桂林市、西安—咸阳、郑州市、合肥市、昆明市、兰州市、长株潭城市群等16个地市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模式,找出其制定两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对16个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重点不同,导致各地在两化融合推进方式、推进重点和推进措施三个方面区别明显。
1.1 两化融合推进方式现状及比较分析
不同地区两化融合模式在推进方式上区别明显。发达地区主要把精力放在行业和产业层次上的融合,以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对工业生产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如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中心区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高端的科研机构、大学、高新技术企业,为两化融合技术、信息、解决方案及培训宣传和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珠三角地区实施“协调整合,分类协同”模式,即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着力,以试验带动为手段,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带动各行业、各领域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相互融合。而欠发达地区则从企业层次开始,立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逐步推进。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提出“统筹延伸、集约高效”模式,即在实施两化融合模式时,通过引导全市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配套产品和加工辅业分离出来,带动了配套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相互协作,促进配套企业的发展,增强产业关联度,逐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实力。
1.2 两化融合推进重点现状及比较分析
不同地区两化融合模式在推进重点上侧重点不同,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色,发展具有优势的两化融合项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合理整合和优化配置。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聚焦重点,和谐发展”模式,即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的两化融合工作主要围绕煤炭行业、乳制品行业开展,实现全区工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促进和谐发展。在煤炭行业,以鄂尔多斯市数字煤炭综合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区煤炭行业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进程,创新了煤炭行业的流程、方式、管理、监管和服务方法,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在乳制品行业,以伊利为龙头企业,建设统一的产品质量信息监控平台,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从基础的原奶采购、检验、生产加工过程到消费服务的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了从源头和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
1.3 两化融合推进措施现状及比较分析
在两化融合推进措施上,主要集中在发展规划的引导方面,重点示范行业企业、试验区等都有所侧重,部分试验区域还对两化融合项目制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对工业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如青岛市,围绕“品牌整合、对接升级”的两化融合实施模式,即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等四大工程为依托,建立面向六大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重点选择10家两化融合试验企业、10家两化融合试验服务机构、20个两化融合试验项目;政府出台了《青岛市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培育和认定实施方案》、《山东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方案》和《青岛市2011年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等。
2 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柳州市自2011年4月26日批复作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建立了两化融合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并实施两化融合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两化融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举措,推动柳州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走向深度融合。目前柳州市的“两化融合”实施主要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优化、制造业、公共基础建设、社会管理、生活等信息化方面广泛渗透。依托先进制造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从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并实现了从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从规模发展向增值发展的良好效果。但柳州市物流业发展起步晚、发展过程中受到理念认知局限、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因此与发达地区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因而也导致了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层次和水平较低,主要问题有:
2.1 物流业两化融合深度不够
柳州市在工业领域两化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物流业,两化融合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高度融合还有非常长的距离,更谈不上两化融合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
2.2 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不平衡
柳州市在两化融合工作中,重点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即使在工业行业两化融合中,也重点强调信息化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业务协同等方面的联动和协同。因此,柳州市在工业行业两化融合中工业化发展相对较慢,也缺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同时柳州市两化融合在流通业和物流服务业中发展水平更低。
2.3 物流业两化融合社会环境和企业的认知有待提高
目前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政府层面上,急需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以及投融资政策等;同时,企业一把手对物流两化融合的认知也有待提高。
3 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建议
3.1 “聚焦重点、融合互动”的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
柳州具有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地位,西江经济带的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柳州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动力较强,整体产出及效益较高。但是,工业结构单一,交通信息等网络尚不完善,科技贡献率及工业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与工业耦合性不足,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关联度不高,软件产业规模偏小。因此,通过前期的调研,结合柳州经济发展特点,文章提出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为“聚焦重点、融合互动”模式。“聚焦重点”指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聚焦重点在两化融合发展基础较好的汽车工业物流,以汽车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柳州地区汽车工业物流活动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进程,在物流业两化融合环境下,通过“云”、“格”、“网”等模式,对汽车工业物流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汽车工业物流的流程、方式、管理、监管和服务方法,从而使得汽车物流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整体素质,特别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形成新的竞争力,同时也大幅提升汽车工业物流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物流水平。“融合互动”指柳州市物流业在两化融合中注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融合互动。在工作思路方面,柳州市应强调汽车、机械和冶金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等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工作方法方面,应建立上下融合互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并成立物流业两化融合协会,与试点示范工程、政策资金支持、评估、培训宣传等工作有效协同,互动开展。
3.2 “聚焦重点、融合互动”的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建议
3.2.1 以汽车工业物流为载体,推广新一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围绕汽车工业物流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各个环节,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应用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云计算平台、云服务平台,将企业管理、工业设计等软件放在云服务平台,为汽车物流企业提供基础物流信息资源服务,降低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费用。
3.2.2 以柳州市工业制造业企业物流为载体,推进智能物流装备和智能物流技术
发展智能化的物流装备和物流技术。重点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冶金制造等基础较好的企业物流中推广立体化自动化货架、电子标签货架、物流机器人等物流装备的使用;重点实施条码技术、RFID技术、自动分拣系统和GPS在途跟踪技术等智能物流技术。提高智能物流装备和智能物流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
3.2.3 促进企业物流信息化集成应用和物流模式的创新
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促进企业物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协作效率。开展物流数据交换、产品数据交换、项目数据交换,实现物流、产品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物流信息与各企业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其他系统的集成。鼓励企业通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现物流模式的创新。
3.2.4 开展物流业两化融合评估和贯标工作
开展物流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研究,逐步开展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选择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冶金制造等基础较好的行业开展对行业、企业的物流两化融合效果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通过评估和贯标工作,激励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经济收益、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巩固企业市场地位,并获得政策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提升物流业整体两化融合水平。
4 结束语
柳州市工业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较高,是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物流业作为工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两化融合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物流业两化融合基础薄弱,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缺乏核心技术等。因此,促进柳州市物流业两化融合需要政府、行业和物流企业三方共同作用,才能提升物流业两化融合的协同程度,从而促进柳州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各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柳州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柳州经济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郭利.首批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5):43-45.
[2]易明,李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1(9):80-86.
[3]刘盛辉,杨乐.西安—咸阳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7):104-106.
[4] 卢志平,李明.柳州市两化深度融合之路(2):拉力和推力分析[J].电子商务,2013(1):8,16.
[5]陈伟.江西省两化融合状况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