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
2018-11-29曹红建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曹红建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思考。借助思维,人们能够从客观事物的表象推测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思维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思维与语言文字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思维通过训练得以提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新课改大背景下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一、高强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众所周知,社会在快速发展,留给我们思索和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敏捷的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坚持不懈的训练。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思维敏捷性训练是我们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一方面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节奏要高效紧凑,学生要跟上教师的节奏而要时刻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另一方面要加大学生的思维训练量,使得学生在思维训练的“题海”中养成快速思维的习惯。长久坚持下去,学生的敏捷思维在无形中获得极大提升。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分析、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与社会上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其思维通常有单纯化、片面化的特点。具体到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在议论文写作时,有时出现说理绝对、论证过于肤浅的通病,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思维欠严密造成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切勿“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严密性。作为高中语文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比较辨析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对比、类比、反比等方法在比较辨析中经常用到,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关联和异同点的思考,进而有助于学生思维严密性的增强。
三、由表及里,逐层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我们思考事物时要深入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之所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的抽象逻辑性。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逐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症结所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专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讲授《祝福》之后,可以向学生抛出一个假设:“如果祥林嫂的儿子没有被狼叼走,祥林嫂的命运会不会改变?能过上幸福生活吗?”有的学生说能过上好日子,有的学生借助《故乡》中闰土的例子,说祥林嫂不会过上好日子,这是由旧社会土地制度决定的。通过这种逐层的设问,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旧社会剥削制度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由表及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
以上三种思维品质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切不可将其割裂,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对思维进行整体训练。
综上所述,思维训练在新课程改革中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
[2]叶彬.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