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学生的文化生活
2018-11-29李伶俐江苏平潮高级中学
李伶俐 (江苏平潮高级中学)
“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与文化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密不可分。而“中国梦”的贯彻落实,需要青少年一代不懈努力,高中阶段正是我们青少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因此,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学生的文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一、补充材料,丰富内容
我们不仅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应该在课堂上增加中国梦中加强全国人民思想建设的内容。首先,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打好思想基石;其次,从广大人民的理想信念着手,全国人民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最主要的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有一个方向明确的领导,发挥社会正能量,才能带领人民同心同德建设中国梦。补充丰富的课余材料,丰硕我们的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以“中国梦”的伟大构思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多个实例丰富我们教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我国的文化复兴要求与时俱进,学生自我人格的培养也是如此,要不断灌输新的内容,不断联系身边时事,教师将有意义的事件展示在讲堂中,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习者兴趣。
二、结合案例,深度探究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路途中,有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学生研究分析并学习其中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穿插案例,让学生深度研究该事件,体会到我国的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学习和感悟。
例如,讲述长征故事“谢益先让粮”: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谢益先在过草地时分到了四斤干粮,当时四斤干粮是他全部的口粮。这时遇到了母子三人,饥寒交迫,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干粮让给了他们,但是他却只能每天吃野菜,喝凉水。这就是长征精神,无私奉献、不畏艰难,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
案例的融入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文化精神,增长见识。随之增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好的素材,并不断加以辅导,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走好以后的人生路打好基础。
三、组织实践,潜移默化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正如光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能使我们国家繁荣起来、民族站起来、人民幸福起来。更多的是要落实在实践中,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苦读课本。将重点放在爱国主义上,教师带学生参观革命英雄纪念碑,然后实地走访几位老红军。在老红军家里听他们讲述当年革命的英雄事迹: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朱德、黄继光……还有一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的老红军,在他们的讲述中,大家似乎置身于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感受着当时的炮火。这些都给学生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对我们学生而言,爱国主义绝不是听故事和嘴上说说而已,我们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便于将来建设社会主义,为国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到课程教育中,让学生关心国家政治发展、关心时事、增长见识。用“中国梦”的伟大思想感染激励一代青年,为我们祖国建设培养坚实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同时,用先进思想和品质熏陶学生,从而使之高效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1]周宝珠,陈新田.高中《文化生活》课融入中国梦与文化自信教学内容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2).
[2]施秋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视阈下的“中国梦”教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