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汉语阅读教学
2018-11-29贾么措
贾么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文中学校,四川 阿坝624599)
一、当前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
汉语在民族初中教学中一直处于较尴尬的位置。因现在普及电视、网络等的因素,学生接触汉语言的机会较多。学生之间平时说话时也用汉语交流,但这些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对话水准。真正有内涵地理解文章内容就困难一些。
阅读理解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一名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这关系到他在大学时能否和其他民族的师生,尤其是汉族师生良好沟通和学习的问题。汉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汉语阅读和扩展阅读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然而,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提问,分析多。
大部分教师把本应该是个性化、情感化、创造性的阅读演绎单纯的内容分析,重理性轻感性,重认知轻情感,重学得轻习得。
(二)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牵引灌输多。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这种表面的热闹下却有不少弊端;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活动的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往往是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追问代替学生的思考。这其实是一种填鸭式的机械被动的学习。
(三)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忽略培养。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也没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读书的方法。
二、初中汉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课文的朗读
由于学生在朗读时对声调的读音把握很不到位,为了达到纠正发音的目的,可以采取教师大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的方式,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情感态度,范读时的情感态度,会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通过范读学生可以体验到了作品中的人文情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内化作用的显现呢?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朗读的方式很多,除了教师范读外,还有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教师可酌情选用。
(二)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教师需考虑以下三点:
1.可以针对全文内容设计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式的练习
此类练习可以安排在预习时,也可以在朗读前展示出并要求学生在朗读后根据前后句子和课文内容的感知填出所填的内容。此类练习的设计要尽量通俗易懂,留白处不可过多,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建构汉语课文的篇章意识,进而达到利用课文做媒介以增强学生汉语语感和训练学生汉语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可根据文段内容设计尽可能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通顺的汉语回答出所提的问题
完成这一步时可以适当地适时地放手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然后要求学生任选一题或两题在不看书的情况下用通顺的汉语表述出来。安排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纠错来进行汉语思维和汉语表达,达到提高学生正确表述汉语的目的。这一过程的实施我认为就是在给学生营造汉语交流的课堂环境,这一步做扎实了,对上好真实交际课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3.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汉语阅读课的良好习惯
在汉语阅读教学中,要建立汉语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反复指导、反复训练,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汉语阅读学习习惯,使正确的汉语阅读方式得到重复运用,得到强化,趋于稳定,这也是语言功能发展和汉语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形成学生正确的汉语思维方式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汉语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大胆运用汉语的习惯,在学一点用一点的不断训练中,日积月累,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诚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自己的汉语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
三、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者、调控者,因而,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主导者。学生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才能愉悦地学习。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友好的、平等的心对待学生,要给予学生尊重和信任,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汉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