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1-29李瑜
李 瑜
(江西省庐山市温泉东山小学,江西 九江 332900)
引言: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一直在有序进行,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没有的到有效的改观。由于硬件设施、教师素质、时间安排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学校很难满足经典诵读教学的条件,经典诵读教学所具备的价值也无法得到兑现,严重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时间不足
众所周知,经典诵读教学所追求的中心思想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教学特点是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循序渐进有规律的进行,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注重过程与积累是经典诵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但在实际的农村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讲读教学方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陈旧的教学方法并未得到改善,教学中经典诵读过于形式化,往往起到的作用只是每堂课开始的一个引子,或是对下一节课的过渡。教师能利用的经典诵读教学时间又过于零散,很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硬件不过关
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很难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一些地方甚至没有专职的语文教师,而且教师本身的素质很难保障,最突出的表现是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其与课本上的古诗文教学混为一谈,教学方法也过于单一,只是强调字词句的理解与课文的背诵,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同时,由于教师没有将“经典诵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去看待,这种情况也凸显了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知不清,没有真正区分开经典诵读教学与语文传统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不同,并且也还没能真正认识到经典诵读教学的特殊性。而一些地区则受制于基础设施等因素,学生没有太多有效的途径去接触经典名篇,更何谈诵读教学了。
二、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对策
(一)确定诵读教学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所谓“经典”应包括古代优秀的启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著作,如《老子》、《论语》、《庄子》等;历代流传下来的典范的古诗文,如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以及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美文与诗歌,如《荷塘月色》、《再别康桥》、《雨巷》等一切最适宜诵读且最有助于实现经典诵读价值的典范性的文化著作[1]。同时反复阅读是学生走入知识海洋的捷径,每堂课教师都要留出充足且固定的时间让学生正确的阅读经典名篇,让学生通过诵读读出感觉、品出味道,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环境因素
组织传统文化诵读比赛,鼓励即兴演讲等,或是通过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同时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合理利用教室的宣传板、走廊文化等。开展校园文化节,普及传统名篇中的小故事,相对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相互讲解提升性趣。较深的名篇则可以点到为止,让孩子们有所了解即可。另外,合理利用班级后面的宣传板,定期以小组为单位更新手抄报或由班里的学生轮流搜集名句并书写。班级中设置读书角,多放置适合学生的各种名篇。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影音资源,可以趁着早自习前学生入校和打扫时间、午休时间、课间时间适时地播放经典诗文等。
(三)专业素养的培训,及时指导
教师只有自身先具备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典诵读教学,从而带动并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最终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递。所以,作为学校也要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拓展活动和讲座,学习发达地区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在诵读中的感悟,要做到正确引导、恰当鼓励,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评估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制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
结语:小学生进行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一方面是从小抓起,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未完全树立,因此让小学生诵读经典能够给学生接受到正确思想价值的教育,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奠定一定的基础[2]。随着新课改的普及与发展,传统文化地位受到空前重视,对于对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更是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诵读教学法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合理利用不仅能传承国学经典,增强全民国学涵养,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