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8-11-29李忠菊
李忠菊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管理区三湖中学,湖北 荆州434108)
一、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的本质其实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而应让学生借助数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实现良性契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由于其理论性和固定性过强,很容易让学生在习题和训练中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厌倦感和恐惧感。只有跳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圈,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建立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不仅需要硬性知识和理论技巧的运用和支撑,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拓展思维。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停留在显性知识的传输,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能力的开发。局限于数学教学体例范围,便无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质疑精神,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
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的重心逐渐从教师转入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良好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创设出符合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停留于教材的数学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实际的需求。
例如,在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从教材知识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举出引导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案例,提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认识几何图形”章节知识时,可以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抛出几个与学生实际贴合的例子:“同学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与身边的物品的共同点都有哪些”......通过问题的创建,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将课堂与生活巧妙融合起来。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数学教材走入现实世界,运用理论技巧和数学规律,并结合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回答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课堂知识,积极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和运用能力,并让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统计”相关知识的教学时,除了硬性的基本知识传授,更应跳出机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参与到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统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本校学生为统计样本,让学生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
三、设计生活化的课后练习,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具有综合性与抽象性兼具的特点,不仅考察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教师应该注重对数学知识的课后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外在理论知识的真正内化。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化强的课外练习和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参与到课外实践中。
例如,在完成“圆柱与圆锥”内容教学后,教师应布置一定的趣味性课外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动手操作中。教师可以吩咐学生在回家之后,留心和观察家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并运用有效的工具测量其面积和体积。通过这种课外作业,不仅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理论化的数学知识课堂向生活化教学方向转变。有效的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提升数学综合素质。以上,便是本文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命题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