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2018-11-29郝利容
郝利容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万胜初中,四川 眉山620038)
引言: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进行不断强化,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与辅助作用,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学生可通过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来锻炼探究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在此过程当中,学生的综合水平与素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不断提升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为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全新的发展趋势与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逐步提升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开拓学生视野,还是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还是会有多种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就是其中之一[1]。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被动获取知识,思维处于停滞状态,以至于听了半天仍是一头雾水,费时多效率低。其次缺乏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差等也是重要原因,有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读几篇教材上的课文外,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课外时间大都被手机电脑控制,喜欢碎片化阅读,对动态的图像画面感兴趣,难以静下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这些都是导致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上述问题着手,结合学生特点以及现有教学实际情况,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断强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之前,必须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是了解学生心理,将一些较为有趣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推荐给他们,可以和学生就某个人物情节进行讨论,让学生阅读过程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进而促使其阅读能力得以提升。例如,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了解老舍的生平及旧北京城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阅读思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通过举办各种阅读活动以及比赛的方式,如写读后感,讲精彩情节等,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收获的平台,给予表现优秀的同学适当的奖励,同学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阅读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所谓厚积薄发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必须从日常生活以及课堂教学中着手。学生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才能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从培养学生记笔记、自主研读课文的习惯入手,促进阅读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作者将一副完美的北国冬天画卷带给我们,如果老师对其进行过多的讲解与分析,都会导致文章的整体美被破坏。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实现对诗中韵味的领悟,朗读的方式可以有配乐朗读、小组齐读以及个别自读等。在读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诗中的优美意境,领悟到作者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
(三)重视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情商与智商都会在学习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也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对其进行不断强化。从某种特殊角度来说,情感作为一种动力支撑学生去获取相关知识。学生只有充满激情的投入到阅读材料当中,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与精髓,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例如,学习朱自请的《背影》这篇精美散文,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亲情,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这类文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实际情况,回想平日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往事,唤起对生活中平凡父爱母爱的共情,能较容易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这对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有积极意义,对其它阅读课程以及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作用。
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即可快速完成的工作,需要在逐渐的累积中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水平。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必须提高对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借助多种措施与手段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当中融合自身情感,这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章精髓与内涵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改善阅读能力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