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组合作,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018-11-29熊海涛
熊海涛
(六盘水市第二十一中学,贵州 六盘水553000)
引言:现在国家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课改教育则是推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的良好机遇,在课堂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已经逐渐被学校教学中普遍应用,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将具体分析了小组合作模式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和应用的。
一、灵活构建小组学习模式
(一)同桌或前后桌式分组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将学生进行多样化分组,例如,可以将学生按照同桌或前后桌形式分组。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地图和地球,在地图上寻找任何地理区域,而同桌和前后桌互相协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他们的合作观念,提高学习效率[1]。比如:在讲解《中国的疆域》教学内容时,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各个行政区域的地图块和空白地图板,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分组形式,比赛完成拼图内容,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正确,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促进良性竞争。
(二)平行并列式分组
并列式分组形式,对于多个平行且并列的地理知识,可以分配各个小组一项学习内容,实施小组间的互助协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使得全班对于各个知识点实现共同学习。比如: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等内容,采取并列式小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辩论式分组
辩论式分组形式,地理新课程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碰撞,同时也更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辩论式分组则是学生应根据对待知识和问题不同观点进行分组,在课前搜集大量资料,课堂中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这样可以凸显学生个性,展示自己,增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分享理解互相学习的过程。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科目新课改主要侧重的内容之一,所以,学生如何对人文地理知识有效的理解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举个例子,在讲解《中国区域的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可以给同学们设立个辩题:居住在北方地区好还是南方地区?让学生集思广益,轻松的了解掌握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特点和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二、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教学内容合理的创建学生感兴趣并且符合教学目标的情景,从而提出一系列的有关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自觉主动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第四章黄河万里行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些情景:“学校打算带领同学们假期去黄河沿线游玩一下,从河南郑州开始一路沿黄河向西进行沿途的游玩,请各个小组研究研究在这个旅途中我们会经过哪几个省份?看到那些旅游景点?经过那些平原?那些自然气候带?看到那些特色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请同学们设计途径城市的旅游路线,并说出当地人文特色[2]。”这样的研究不但能使学生详细地掌握“黄河沿河地带”的有关知识,并且能够加深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印象,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小组协作能力,教师不是一味枯燥的传授给学生知识。
三、教师要做出及时引导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更能大力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率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但这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对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针对性指导,并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3]。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学习章程和制度,使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化,维护组织好课堂纪律,使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还有地理教师必须控制好小组学习的积极氛围,保障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小组之间和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指导,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小组内部发生意见不合而导致情绪激动要进行耐心的劝解,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有序进行。
四、教师要进行综合评价
初中地理教师在采取小学合作教学模式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多样化方式对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客观评价,进而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情况、成果开展综合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结语: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快更轻松的掌握地理知识,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