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导向型FDI、进口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2018-11-28李淑云

关键词:市场导向东道国生产率

李淑云,李 平

(1.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山东 淄博 255012)

一 问题提出

在开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快速、高效增长问题一直是各国政界及学界都高度关注的话题。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就需要提高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产出比率,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离不开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发达国家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及生产技术上存在绝对优势已是不争事实,然而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及研发投入相对落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技术溢出,尤其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需充分借助国际技术溢出的途径来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实现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和进出口贸易是获得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FDI与进出口贸易均涉及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国际的流动,自新古典贸易理论以来便不乏对两者关系的探讨,特别是异质性贸易理论提出以来,众多文献考察企业参与国际化的方式,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或出口贸易行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1],而对FDI和进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地区)选择进口是由于国外生产相对本国(地区)生产具备比较优势,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拓展可知,一国(地区)引进FDI也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国内投资具备显著优势。[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一国国内生产不具备比较优势时,可以通过进口和引进外资的方式以填补东道国国内市场供求偏差。因此,在国内供求产生偏离的条件下,关于东道国应该选择引进FDI还是直接进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正经历着一些改革,对外贸易政策的侧重点及对待外资的态度也发生改变。一方面,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取得飞速发展,其对外贸易持续巨额顺差引致其他国家的嫉妒,尤其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美债务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发展进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今扩大进口贸易、优化进口结构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新的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外资在引导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逐渐发生改变,GDP和引资额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中的作用减小,地方发展的FDI情结减弱,相应地,中国吸引外资的一些措施也面临着一系列调整。可见,中国目前采用“促进口”取代“压出口”的贸易平衡政策的调整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变化都需要学界对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充分借助国际技术溢出推动国家技术进步,实现经济高速、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FDI和进出口贸易均涉及一国(地区)接触包含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知识水平的产品或服务,并在产品或服务的加工或使用中获取新技术[3],东道国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上自身研发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4-7]。FDI和进口贸易均涉及要素的国际流动,FDI带来国外技术的同时消耗国内资源,进口引进国外技术但会挤占国内市场,那么两者对东道国企业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孰大孰小?是否存在动态异质性?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局限在仅研究FDI或进出口贸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鲜有研究考虑到FDI、进口两者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缺乏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大小的比较。此外,FDI的动机存在异质性,王自锋将FDI归为出口导向型FDI和市场导向型FDI两大类:着眼于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或者某些优惠政策将子公司设立在东道国,在东道国从事生产活动,但将产品销回母国或销往第三国的是出口导向型FDI;[8]为了摆脱东道国严格的贸易壁垒或为抢占东道国的销售市场,将子公司设立在东道国,在当地生产并在当地销售的FDI为市场导向型FDI。[9]已有研究从整体上对FDI与进口贸易进行比较缺乏合理性,未将FDI进行分类,然而只有市场导向型FDI与进口贸易才具有可比性。[2]本文以东道国企业为研究视角,对市场导向型FDI和进口贸易的经济绩效进行比较,可能的贡献在于: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不仅考察了市场导向型FDI和进口在整体上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且对进口类型及企业类型进行划分,分析FDI和进口对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揭示外资和进口在何种情况下主要对哪种企业产生正面影响,又在何种情况下主要对哪种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为中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寻求适宜路径。文章后续的行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市场导向型FDI和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回归模型、数据及指标构建;第四部分为总体及异质性实证检验;第五部分为结论。

二 理论机制

在国际投资或国际经济领域,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做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经典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并剖析市场导向型FDI、进口贸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奠定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市场导向型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两方面总结梳理市场导向型FDI、进口贸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

(一)市场导向型FDI与企业生产率

市场导向型FDI其本质就是在东道国生产并在东道国销售的FDI。FDI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这一问题是MacDougall在分析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时首次提出来的,发展至今,虽然在理论研究上,FDI能够提升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是在实证研究中,FDI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未达成一致的研究结论。FDI对东道国企业效率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直接溢出效应是指外资参与对于吸收这些外资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而间接效应是指外资参与对其他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1.直接溢出效应。Harris等利用Markusen建立的传统知识资本模型并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分析外资的直接溢出效应,并结合微观层面数据使用处理效应估计方法对外资的直接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外资参与对于吸收这些外资的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10]Arnold和Javorcik拓展了Helpman等人的异质企业模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将先进仪器设备转移到东道国子公司,会显著提高吸收外资企业的平均生产率。[11]

2.间接溢出效应

第一,关联效应,即跨国企业参与东道国的产业分工,通过与东道国其他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其他企业的业务联系可以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两个方面:前向联系指的是东道国企业购买跨国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包括先进的设备、机器及中间投入品等。Kee采用孟加拉国的服装制造业数据研究发现FDI的企业对中间品的需求会促使东道国的中间品生产商提升生产水平,增加产品的多样化供给,进而促使东道国中与FDI企业共享中间品的企业受益[12];后向联系指的是跨国公司向东道国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所需的生产要素或各种服务。一方面当地企业为了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会提高自身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更高的质量要求,出于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也会对东道国的供应商提供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13]。总体上讲,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其他企业的关联度越密切,东道国企业从跨国公司中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就越强。[14]

第二,学习效应。东道国企业会模仿和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同时在模仿和学习中也会有自己的创新,从而促进自身技术进步及生产效率提高[15]。

第三,人力资本效应。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在得到外资企业专业技术培训后可能会选择自己创业或者跳槽到东道国其他企业中,进而把在跨国公司学到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扩散到其他企业,进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第四,竞争效应,通过竞争产生溢出。受到跨国公司或者进口的同类产品竞争压力,东道国企业被迫不得不提高自身全要素生产率,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16]

此外,部分学者经过研究发现FDI可能带来负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如Aitken和Harrison利用委内瑞拉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FDI对东道国未引进外资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5]

(二)进口与企业生产率

近年来,国际经济领域非常关注企业的进口贸易对企业自身生产绩效的影响。Ethier最早强调了投入多样性对一国贸易所得的影响。[17]然而,从既有研究文献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一类研究文献得到支持“进口中学”(Learning By Importing)效应假说的经验证据,支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文献研究发现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更有甚者研究发现进口会抑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1.促进效应。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发挥作用:一是技术溢出效应。国际贸易是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18-19],企业进口的资本品或中间品都包含着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本土企业能够获得技术溢出效应。企业通过了解、熟悉进口产品的性能,或在对进口产品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学习先进技术,通过进口产品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企业生产绩效的提升。二是不完全替代效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的中间品与国内本土的中间品之间在性能或品质上存在差异,两者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企业可通过进口中间产品来拓展异质性产品生产和销售,而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拓展也是企业生产技术提高的一种表现。三是创新效应。一方面,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弱化以及自贸区的涌现,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成本逐渐降低,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盈利空间,为企业拓展新产品乃至实现技术革新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同类进口产品带来的竞争压力也是推动企业实现渐进式创新的主要动力。[20-21]

2.抑制效应。一是竞争效应。进口虽能引进国外技术但也会与国内类似产品产生竞争,挤占国内市场,Dixit和Stigliz研究发现进口带来的竞争压力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2]二是依赖效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多地投入进口产品会造成企业对进口产品的过度依赖,降低本土企业对核心技术开发的内在动力。三是垄断效应。国外企业一般拥有核心技术垄断势力,可能向国内进口企业在进口资本品或者中间产品时索取高价,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盈利空间,进而抑制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诚然,还有一部分研究发现进口对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作用不显著。如:Muendler采用巴西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认为进口的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3]Volgel和Wagner的研究也未发现显著地“进口中学习效应”。[24]

但是国外文献大多是将关税作为进口的代理变量研究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张杰不仅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还研究了资本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中间品的进口,企业对资本品的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更为直接的促进效应。[3]

综上,FDI与进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国或地区通过引进包含国外先进技术及知识的产品和服务,在使用中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本国企业消化吸收外来先进技术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就已有研究来看;首先,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局限在仅研究FDI或进出口贸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鲜有研究考虑到FDI、进口贸易两个方面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缺乏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大小的比较。其次,无论是FDI对全要率生产率的研究,还是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研究结论还未达成一致。再次,因FDI动机存在异质性,根据FDI动机可将FDI分为出口导向型FDI和市场导向型FDI两大类,已有研究从整体上将FDI与进口贸易进行比较缺乏合理性,未将FDI进行分类,而本文认为只有市场导向型FDI与进口贸易才具有可比性。

三 数据说明及模型构建

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的数据是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而进行的工业调查统计,涉及中国全部的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数据。统计指标包含工业企业产出销售情况、财务情况、公司规模、企业性质、成本支出状况、所处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库存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生产经营者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政界制定政策和经济调控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学界的研究提供研究样本和现实证据。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本文核心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并且选取代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行业性质等等众多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按照相关研究中常规处理方法,本文将研究样本做了如下处理:(1)去掉样本中成立时间记录有误的企业;(2)去掉主要财务指标、产出指标缺失的企业及财务指标、产出指标统计明显有误的企业,比如固定资产净值缺失或者大于企业总资产的企业;(3)去掉企业员工人数小于8人的企业;(4)去掉企业编码重复出现或者企业编码无法辨别的企业。本文使用的进口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产层面交易数据。本文对企业每年的进口数据进行了加总处理,即将企业进口数据加总为企业年度进口数据。为了实现本文的进口和市场导向型FDI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本文按照企业的中文名称及邮政编码对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库进行了合并。

(一)模型设定

(1)

其中,变量全取对数形式,φj、φk、φt分别表示与行业、省份、年份相关的固定效应,uijkt为随机扰动项。i,j,k,t依次代表企业、行业(3分位)、省份与年份。

(二)指标说明

1.全要素生产率(TFP)

全要素生产率也称技术进步率,指的是除去全部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纯粹的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如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有多种,而本文采用的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是Levinsohn-Petrin法(LP法)和Olley-Pakes法(OP法),这是考虑到LP法及OP法能有效克服企业TFP估计过程中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同时性偏差。具体的,本文首先采用LP法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下文的实证研究,随后采用OP法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基准回归做稳健性检验。

3.企业进口额(import),用企业进口产品总值表示。参照张翊等处理进口总值的方法,本文首先根据海关数据库计算出每个企业的年度进口金额(以美元计价),并按照2000-2007年的人民币/美元年汇率将其转换为以人民币计价的企业进口总值。[25]

4.控制变量的选取:

依据现有的关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了代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行业性质等众多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企业年龄(age)、研发水平(lnRD)、出口额(lndex)、资本密集度(Klratio)、赫芬达尔指数(lnHHI)及年份、省份、行业虚拟变量。

四 实证分析结果

(一)基本回归结果

首先,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列示在表1第(1)、第(2)列,结果显示:市场导向型FDI与进口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正,但市场导向型FDI的影响系数要小于进口贸易的影响系数,在模型中加入两者的交互项后,可以发现,市场导向型FDI的影响系数变为负数,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市场导向型FDI与进口贸易交互项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市场导向型FDI之所以能够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主要是依赖于外资企业的进口活动产生的技术溢出,而仅市场导向型FDI的引进可能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作用不大。原因可能是生产环节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市场导向型FDI不断涌入中国,在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将中国企业锁定在仅是进行简单加工组装、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低端的位置,[26]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投资量大,而中国利用FDI的质量并不高,[27]所以市场导向型FDI更多的是消耗国内资源且对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作用不大。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竞相引资以期能够提高当期GDP,然而,发展观的改变推动着政绩考核标准的变化,地方政府对FDI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在逐步削减,FDI的吸引力度随之减小。结合本文实证检验的结果及现实背景,我们可做出如下基本判断:市场导向型FDI更多的是造成对国内资源的消耗而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绩效的提升,并非中国经济发展的适用路径。

进口贸易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其回归系数显著大于市场导向型FDI的回归系数,这说明进口贸易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且比市场导向型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有优势。因为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中间品的进口数量占到总进口量的80%以上,本文特意检验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1第(3)列,进口中间品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且与总进口的影响系数相差不大,进一步证明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可通过进口来增加投入品种类进而拓展企业新产品生产,而产品种类的增加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另一方面,随着贸易自由化持续发展,各国间贸易往来越来越便利,各种关税逐渐降低以及近年来各个自贸区不断涌现,企业进口投入品的成本逐步降低,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进而为企业研发活动及开拓新产品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当前,随着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入,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为进口贸易提供便利条件,尤其目前中国在贸易顺差且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情况下,更多地鼓励进口不仅有利于经济绩效的提高,且对实现贸易平衡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比市场导向型FDI而言,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

其他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所有模型估计模型中,企业的出口、资本密集度、企业年龄和研发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为正的相关关系,表明其对企业生产率起促进作用。而赫芬达尔指数和企业生产率之间是显著为负的相关关系,表明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生产率提升。

接下来,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同期相关问题,本文选用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对本文的基准模型进行重新检验,检验结果参见表1第(4)至(6)列。表1后三列估计结果显示,虽然各变量的影响系数及标准误大小有所改变,但是所得结论与本文的主要结论相比基本一致,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这充分说明本文估计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表1 基本回归检验结果

续表1 基本回归检验结果

注:回归系数下括号内为该系数的t值,***、**、*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显著,在4分位行业水平上进行聚类。

(二)行业异质性检验

企业所属行业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采取不同的进口行为,同时不同行业的企业吸引外资能力也有差异。因而,本文参考Lall的方法[28],将样本数据所涉及的工业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大类,继而对基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见下表 2。从表2中可以看出,按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无论哪种类型的行业,进口与企业生产率都是正向相关关系。进一步本文发现,进口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相对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最小。可能的原因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进口产品中技术含量比较高,加上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自身吸收能力及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加强了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多数从事低技术产品的加工,进口的中间产品多数技术含量较低,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小。

另外,从表2的回归结果中,市场导向型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企业的生产率是正向相关关系,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比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相对小很多;而市场导向型FDI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存在技术外溢风险,跨国公司一般不会向外转移核心的研发活动,技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技术落后国家进行投资时,会倾向于将技术含量高的价值链环节留在母国,而将技术含量低的价值链环节转移至东道国,[29]对东道国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生产率起有限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要素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生产率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外资投入在企业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越高,企业自主研发投资就会越少,而同行业其他企业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30]

表2 进口与MFDI的行业异质性影响

注:回归系数下括号内的数值是该系数的t值,*、**和***分别代表 10%、5%和 1%水平下变量显著,在4分位行业水平上进行聚类。

(三)稳健性分析

本文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方法的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结论是否成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此,本文采用OP法测得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稳健性检验,所得结论与本文的主要结论基本一致,虽然影响系数及标准误大小有变化,但是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这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很高的稳健性,稳健性检验结果备索。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中国2000-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在同一框架下探讨市场导向型FDI和进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市场导向型FDI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但是主要依赖于外资企业的进口活动带来的技术溢出;进口贸易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且比市场导向型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具优势。进一步,本文将企业按不同行业类型进行分类回归后发现:进口对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生产率都产生促进作用,但是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最大,而市场导向型FDI只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本文的政策启示显而易见:在资源有限及长期贸易平衡的趋势下,进口贸易相对于市场导向型FDI更具比较优势,在经济绩效提升方面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依靠进口贸易提高企业生产率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力点之一。此外,鉴于市场导向型FDI和进口贸易对经济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需要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异质性,做到适宜发展。本文在同一系统内比较市场导向型FDI和进口贸易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资本市场及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之内,我们将在后续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东道国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
双元视角下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