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2018-11-28刘要先宋太民王海增刘刚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符合率造影

刘要先,宋太民,王海增,刘刚,许洪勋

(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科,河南 漯河 462000)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的疾病,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利于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1]。目前在诊断上影像学方法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三维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常用的两种方法[2],其中DSA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而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A以其无创、快捷及清晰等优点受到欢迎。现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CTA和DSA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神经麻痹等症状,经CT平扫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似颅内动脉瘤的61例,后经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80例患者均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在头颅CT平扫后3 d内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于2周内接受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伦院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男38例,女42例;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61岁。

1.2 方法

三维CT血管造影:运用本院多排螺旋CT机进行头颅CT血管造影,从颅底向颅顶扫描,使用优维显为增强剂,重建厚度为2.0 mm,间隔1.0 s,以一定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扫描延迟则根据软件自动确定。平板DSA:使用全数字平板血管机,使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常规行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正位、侧位扫描;必要时可行斜位像。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手术结果将动脉瘤分成>3 mm和≤3 mm,统计两种方法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比

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对比 例(%)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对 比

手术证实80例患者共有95个动脉瘤,>3 mm的52个,≤3 mm的43个,在>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 mm动脉瘤,DSA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CTA对于>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A对于不同大小的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对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个(%)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大脑动脉壁上异常膨出部分,一旦破裂就可能引起脑出血,引发严重后果。据调查,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而存活的患者中有35%患者可能出现再次脑出血,而再出血的死亡率高达7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十分必要。而由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术前准确把握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特征等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较多,其中DS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高,并且可以动态显示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诊断的同时治疗,因而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筛查、诊断的金标准[3-4]。但是由于DSA是有创检查,大约有1%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加上价格高昂,因此应用并不十分广泛[5-6]。另外,DSA检查的准确率并不是百分百,也可能受投照角度、操作者经验等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结果,而且对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DSA无法显示出动脉瘤,无法准确评估病情。因此,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血管造影技术、容积扫描技术的出现,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优势凸显出来[8]。①CTA利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最大密度重组(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减影技术解决了靠近颅骨血管的显像问题,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性结构与颅内动脉瘤之间的关系,为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提供可靠信息。另外,减影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对处于颅底骨处微小动脉的病灶检出率。②利用后处理技术立体、多方位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等,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周围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观察有无血管狭窄、血栓等问题[9-10]。③相较于DSA而言,CTA检查的准备时间短,且检查过程简便,易操作,成功率高,风险小,费用相对较低。而且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高,准确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相近。当然,CTA也有一些缺点:①只能观察血管的解剖结构,不能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无法动态反应血流状况;②对于细小动脉的显像效果差,延迟时间难以精确,尤其是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③对于瘤体颈部细长的动脉瘤,显像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3 mm动脉瘤检出率,CTA与DSA之间差异不显著,但DSA对于≤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更高,对于体积微小的动脉瘤,CTA的诊断价值不高,而DSA则可借助其3D功能软件动态化、多角度地观察颅内组织、血管状况,发现微小动脉瘤。

综上所述,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价值高,具有无创、简便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对于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早期行CTA检查,明确诊断。当然CTA也可能出现误诊,临床医师可将CTA与DSA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正确率。

猜你喜欢

脑血管符合率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