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X线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11-28刘玉龙
刘玉龙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宁陵 476700)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能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肺癌具有一定的转移性,常见的发生转移的位置是血液和淋巴组织系统,肺癌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腺体和支气管黏膜[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的上涨,临床上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对肺癌的诊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2]。本文筛选2014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60 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之后再依据病理检查的确诊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在肺癌诊断上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在其他主要脏器有重大疾病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有碘过敏症状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予以排除;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为在本院进行治疗,并且具有完整病例和病理检查结果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与认可。将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其中男5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平均(58.34±10.27)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3.1±1.5)个月;均有低热、咳嗽、乏力的临床主要表征。
1.2 检查方法
在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之前,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气息练习,包括吸气和屏气的注意事项,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以及避免干扰,指导患者姿势为仰卧平躺,从肺尖部位开始至肺底部位进行完整扫描,使用非离子型的碘海醇做静脉造影剂,进行低剂量扫描,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层厚7.5 mm,螺距3.75 mm,扫描定时0.5 s/r。在检查时,若发现肺部有结节时,需进行薄层重建,重建的间隔为1.25 mm,重建的厚度为1.25 mm,非离子型碘海醇做静脉造影剂,用量(90±10)ml,注射速度(3.25±0.25) ml/ s,并在造影剂开始注射后(17.5±2.5)s内开始进行扫描,患者屏息1次,到完成整个胸部的扫描,待图像获取后传送至工作站再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以及曲面重建等后续处理。所有60 例患者都进行胸部X线检查,患者采用正直站立姿势,对胸部进行正面和侧面拍照,图像清晰,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图像,记录结果。
1.3 评价指标
将多层螺旋CT和胸部X线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其中,准确性=[阳性(真)+阴性(真)]/总例数;敏感度=阳性(真)/[阳性(真)+阴性(假)];特异性=阴性(真)/[阳性(假)+阴性(真)][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学及多层螺旋CT和胸部X线检验结果
病理学检验结果:在90例肺癌患者中早期肺癌患者为64例,其中34例周围型肺癌,30例中央型肺癌;肺部疾病患者26例,其中12例肺结核,5例肺部感染,5例肺部纤维瘤,4例肺部纵膈恶性淋巴瘤。
2.2 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的诊断效能比 较
多层螺旋CT和胸部X线检验结果分别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具体数据见表1及表2,由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85/90)、96.9%(62/64)、88.5%(23/26);胸部X线检查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69/90)、78.1%(50/64)、73.1%(19/26)。表1及表2数据表明,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都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准确性χ2=11.509,P =0.001;敏感性χ2=5.483,P =0.019),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与胸部X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χ2=1.981,P =0.159)。
表1 多层螺旋CT检测结果分析 例
表2 胸部X线检测结果分析表 例
3 讨论
在医学影响学的检查方法中,多层螺旋CT以快速反应目标组织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成为肿瘤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在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度上都优与胸部X线,多层螺旋CT由于CT增强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与放射性核素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利用对比剂首次通过靶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反应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及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细胞间隙及管壁通透性等,其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对于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志利[4]等的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在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度上都高于X线,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但还有研究人员发现,应用多层螺旋CT的检查费用比胸部X线片高,胸部X线片在诊查费上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本文未对这一数据进行研究。
应用多层螺旋CT的分辨率高,实际工作中弥补X线短处,清晰快速地重建组织器官,准确发现病变组织情况;在急诊患者的救治中,多层螺旋CT诊断迅速,对危重症患者急救的意义重大;血流灌注能够清晰成像,图像扫描准确率高,对病变组织检出率高。
CT灌注成像的血流选择问题一直是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总结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流入动脉,兼有肺动脉及其他体循环动脉供血,CT灌注扫描时对比剂经肺动脉首先通过肺组织和(或)肺内肿物,记录血流首次通过局部组织时的状况;另一种观点认为流入静脉,肺动脉不参与供血。本文研究虽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但还需后续进一步研究证明。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能够形成疾病的成因多样复杂,往往存在交互影响,例如长期吸烟、在职业环境中与放射性物质接触及基因遗传等,都有可能促成肺癌的发生和发展[5-7]。临床上,在肺癌刚刚开始的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很多患者在查出肺癌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为后续的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并严重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因此,对肺部的检查方法是能够检查出肺癌的最有力手段,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多层螺旋CT以及胸部X线[9]。其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是胸部X线,因其检查方便简单,检查费用较低,但在本文研究中表明,胸部X线在检查肺癌患者时,确诊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性均低于多层螺旋CT,其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准确率稍低。而多层螺旋CT具有空间、密度分辨率高及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可清晰显示其影像特点,能明显提高各类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肺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10]。本文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方面都显著优于胸部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和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文献资料报道一致。典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具有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以及血管集束征等特征。综上所述,通过螺旋CT对肺癌的临床检查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疑似肺癌临床诊断方面较胸部X线检查具有显著优势。在临床操作中,可以根据早期肺癌的特点,在筛查中选择胸部X线,再结合多层螺旋CT检查,可提高肺癌检查的准确度及降低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