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2018-11-28由晓颜苏维奇
由晓颜,罗 玮,苏维奇,李 莉
(青岛市市立医院 检验科,山东 青岛266011)
由于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临床上在抗感染治疗的初期大多以经验治疗为主,而经验治疗的重要依据则依赖于实验室的流行病资料。为此,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肝胆外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药敏谱,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肝胆外科患者的各类感染性标本共 828份,其中血液426份、胆汁112份、穿刺液79份、引流液54份、脓液40份等。
1.2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别采用BD-phoenix100TM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及配套的PMIC/ID-4板和PMIC/PD-55板进行检测。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由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 统计方法
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标本来源
肝胆外科所送检的感染性标本以血液、胆汁、穿刺液和引流液为主,所送检的感染性标本见表1。
表1 感染性标本种类及阳性率
2.2 病原菌菌种构成
感染性标本所分离的菌种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其次为肠球菌。病原菌的菌种构成见表2。
表2 肝胆外科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2.3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见表3。
表3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4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见表4。
表4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无相关数据
3 讨论
肝胆外科感染是指由于手术导致的肝胆系统感染或者发生在肝胆手术或创伤后的感染。长期以来其感染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2,3]。感染的发生往往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本资料结果显示,肝胆外科送检的感染性标本,主要为血液、胆汁、穿刺液、引流液和脓液等,其病原菌的检出率较高,为提高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医生尽量增加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从标本的来源看与其他外科病房(如神经外科病房、骨外科病房)有明显的差别[4,6]。不同的临床专业,收治的患者不同,其感染的发生部位和感染特征也会不同,即便是同为肝胆外科专业,不同的医院其感染性标本菌种的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同为胆汁标本,我们的资料显示菌种构成主要是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为主(63%),有别于曾凡剑[2]等报道的肠球菌是胆汁细菌培养中检出的主要致病菌(46.5%),因此,临床上在样本送检和抗感染治疗时应重视和参考本单位的流行病学资料。
从病原菌的菌种构成看,我院肝胆外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相对较少,主要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较为一致[5]。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真菌的检出率达到了3.8%,明显高于曾凡剑[2]等报道的2.3%和毛学惠[5]等报道的1.69%,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加酶抑制剂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低不一,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应参照实验室的数据进行选择。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30.8%和36.2%,低于毛学惠[5]等报道的61.0%和47.5%,可能与标本的来源以及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同有关,需要注意的是本资料中已经发现有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存在,虽然检出率不高,但是由于CR-KP所致的感染其预后较差,可在病区内相互传播[7],并且可选择的抗菌药物较为有限,需要临床和实验室高度重视。在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另外,肝胆外科的感染部位大多见于腹腔感染,由于腹腔的特殊环境等因素,常常发生需养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8],因此,建议实验室在做好需养菌检测的同时,加强厌氧菌的检测。
总之,肝胆外科患者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所以临床医生应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要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及时了解本单位相关疾病的病原菌构成和药敏结果,在抗感染的治疗中,临床在未有获得实验室的数据前,可依据经验及本单位的流行病学资料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再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抗菌药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抗感染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