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其规避策略研究

2018-11-28白仓金

名师在线 2018年36期
关键词:小团体暴力情绪

白仓金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三岔中学,甘肃镇原 744512)

引 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以及心理很容易产生波动,如果校园欺凌的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可能会给被欺凌学生的后续身心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可以说校园欺凌造成的阴影很可能是伴随其一生的。

一、校园欺凌的现状

“校园欺凌”这一词语的意思是指在校园中发生的,欺凌者采用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对被欺凌者进行的言语攻击、肢体侵犯、网络谩骂等,给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攻击行为[1]。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言语欺凌,欺凌者谩骂被欺凌者,或者是就被欺凌者的外貌、身材等特征给其起绰号,对其进行言语嘲讽,甚至是威胁恐吓被欺凌者。第二种是关系欺凌,主要体现为欺凌者散播一些关于被欺凌者的谣言,拉帮结伙对被欺凌者进行孤立。第三种是网络欺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网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滋生了阴暗。欺凌者通过手机微信或新浪微博等途径对被欺凌者进行侮辱或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第四种是身体欺凌,欺凌者可能会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四种常见的欺凌方式中,言语欺凌是发生最频繁也最不易被发现的一种。有些农村中小学校园中的学生会使用一些具有侮辱性的词语辱骂同学,而只要被欺凌的一方表现得忍耐、不反抗,那么欺凌者就会更加嚣张。若是被欺凌者进行了言语上的反击,那么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会被激化,还很有可能导致肢体冲撞。事后欺凌者会在自己的小团体中说一些坏话,鼓动其他旁观者孤立被欺凌者,破坏被欺凌者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一)行为习惯受到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造成的某些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那些负面的情绪波动很可能会埋下隐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滋生出阴暗的想法或行为。有些学生受到校园欺凌后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逐渐封闭起来,忍气吞声,不进行反抗,最终其可能会变得不合群、沉默寡言。也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奋起反抗,在情绪撕扯的过程中逐渐偏向于认为只有去欺负别人,别人才不会轻易地欺负自己。这就导致被欺凌者的角色转变成了欺凌者,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二)道德观念变得扭曲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形成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观念的事情,那么其后续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如果校园欺凌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学生可能会认为校园欺凌是正常的行为,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则难以纠正。另外,有些学生的想法可能会变得极端、偏激,认为只有做“恶人”才不会被欺凌,这样的想法或观点是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

(三)心理遭受打击

在学生时期经常受到欺凌的学生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压抑、忧郁的心理状况。由于长期的低落情绪,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大的学习、生活压力,学生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不自信,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产生自杀倾向。而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在独善其身的同时,也担心欺凌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而长期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中,很有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这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一)家长的关注不足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经验也不够充足,并且,家长更多的时间都是忙于生计,对孩子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充分了解,也不能给孩子更多的解决意见和指导。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只是通过打骂孩子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既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学生“拉帮结伙”组成小团体

班级中有相同兴趣爱好或其他方面比较合得来的同学会走得很近,关系比较密切,逐渐形成小团体,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积极向上的学生。但是有的小团体负能量比较多,经常旷课、打架等,教师对这样的小团体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可能也忽视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种种原因最终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传媒途径接触到一些暴力的内容,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很强的猎奇心理,这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认知,对暴力等不良内容推崇或模仿,因而滋生暴力倾向。学生对行为的后果并没有形成足够的意识,他们会模仿甚至炫耀暴力以满足虚荣的心理状态,这也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四、校园欺凌的规避策略

(一)加强家庭教育力度

学生的家庭教育是否优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家长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树立行为榜样,在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要理智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暴力。同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欺凌或者被欺凌,家长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争取用最稳妥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

(二)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包容、关注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建立校园欺凌事件的应对制度。学校可以采取开展反欺凌讲座、视频观看等方式,对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教师要明确防治校园欺凌现象的基本职责,一旦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与教师应当先了解前因后果,分析事件的严重程度,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校园欺凌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来看仍然有空白的部分。由于中小学生的年纪小,以往对欺凌者主要采取说服教育,对此类事件的惩处力度不大,并且极少上升到处罚的高度。因此,相关教育及监管部门应当就事件的严重影响制定相应的反欺凌制度,并印发到各级各地的中小学,明确校园欺凌的责任划分,将学校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结 语

总而言之,为了给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学校、相关教育部门要认识校园欺凌现象的严重后果,并采取积极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猜你喜欢

小团体暴力情绪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暴力的班长
情绪认同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