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化教育馆2018年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工作要点
2018-11-28
一、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带动全面工作转段升级,进入我国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开启服务教育信息化大局、协同全国电教系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新征程。
二、核心指标
(一)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保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成果在写好“奋进之笔”上见成效。
(二)启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计划”,基本形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完成10个以上省级体系与国家体系枢纽环境连通与协同服务,并在相关区域内基本实现中小学师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获取数字资源服务的全覆盖。
(三)启动“百区千校万课信息化示范工程”,建立30个示范区,形成60所基础教育示范校、40所职业教育示范校、10所高等教育示范校,遴选3000堂基础教育示范课、200堂职业教育示范课、50堂(门)高等教育示范课。
(四)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精准扶贫的贡献力明显增强。
(五)网络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重点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坚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准确领会其精髓和核心要义,务求落实到各项工作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上。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我馆从严治党工作,认真履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职能,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启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促进教育专用资源向大资源的共享服务转变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宣讲工作,继续推进体系试点,实现10个以上省级体系与国家体系枢纽环境的连通。协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省级体系的统筹规划,完成已建成平台接入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治统一标准、接口规范、用户实名认证的体系枢纽环境。落实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部署,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学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内实现“一人一号一空间”。初步建立云端一体化的空间应用和数据交换模式,开展国家平台移动端软件和电子白板(一体机)应用监测相关试验。
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提供大资源服务。继续推进“中国梦—行动有我”等活动,启动“军事课微视频网络展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宣传等活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完成新增部级“优课”1万堂、参与晒课教师超百万的任务。根据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加强有针对性的资源推送和服务。广泛遴选汇聚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开发的数字资源,注重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生活生产场景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组织开发和推广应用智能化系统,注重在应用中生成资源和在数据中生成资源。国家平台新汇聚20个以上单位的资源,试点地方特色资源全体系共享,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成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研究落实公共服务体系共享规则,探索建立体系成员间资源开放共享的机制,推动形成省际资源共享。探索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系统与公共服务体系数据共享互通。
(三)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提升计划,打好深化应用攻坚战
坚持应用驱动,结合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地方在网上“晒课”和评“优课”,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看课学课,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协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各平台开齐开好基础教育各学科年级名师工作室,鼓励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基础教育各学科年级的名师团队,依托当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地方基础教育学科名师工作室。从各地名师工作室中进一步遴选优秀名师工作室,形成国家级基础教育各学科年级名师工作室,逐步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中构建全覆盖的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促进各地以建立制度性的网络教研和名师工作室为工作抓手,推动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应用既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生成新的适切性更强的优质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深入推进“三个课堂”的应用,大力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鼓励采取“同步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方式,帮助缺乏师资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区域内或跨区域开设“同步课堂”。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和实时反馈,帮助师资匮乏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利用互联网提供有质量的日常教学。落实“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应用示范,融合课内外学习,促进创客、人工智能和编程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宣传贯彻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规范,促进提高师生使用的教学智能终端配比,推动学校网络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无线校园”建设,以安全稳定的网络和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教育提供保证。
(四)积极推进“百区千校万课信息化示范工程”,引导基层学校师生教育教学创新
继续开展职业教育百所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深入宣传和推广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典型的辐射作用。在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验收、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实施“百区千校万课信息化示范工程”,从区域、学校和课堂教学等不同层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创新实践,加大典型培育力度,总结提炼形成百个区域、千所学校和万个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全国选取10个左右地级市、20个左右县级市示范区,形成60所基础教育示范校、40所职业教育示范校、10所高等教育示范校,遴选3000堂基础教育示范课、200堂职业教育示范课、50堂(门)高等教育示范课,引导各地和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出版优秀案例集,培育形成30个区域和60个学校示范案例。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设专门频道,加大对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扩大示范影响力,激发基层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创新的活力,推动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五)“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夯实教育云服务基础
继续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中小学、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发挥国家级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完成培训职业院校校长1000人、骨干教师2000人,中小学校长2000人、骨干教师5000人。形成40个优秀地区和200所优秀学校,推动各地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要求,启动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接入平台的功能测试,指导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与应用服务,探索资源供给和应用新模式。打造国家平台优质核心服务,以资源推送到空间为主要手段,推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内优质资源全覆盖,保证60%以上学校、60%以上教师、30%学生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获得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开展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推广活动,促进“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的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空间应用推广新模式。
(六)办好品牌活动,推动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内化为信息化素养
承办好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活动,展示和宣传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坚持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继续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等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推进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中深入应用。继续推动与优势资源企业的合作,开展“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模式研究”和“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幼儿园等项目,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活动的广泛参与和示范引领,推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继续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业务骨干参加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合作,继续做好“互联创未来”、“县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项目,完成“教育大数据分析研究”结题和成果发布。办好《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更好地发挥其学术引领、实践提升和发出中国声音的功能。
(七)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工作上水平
联合电教系统、高校及优势企业,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作研究,运用研究成果推动全面工作上水平。完成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大数据综合应用创新中心”的挂牌和启动工作,结合科技部立项课题,研究教育资源大数据和大资源服务,探索开放服务的新途径。积极参与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7)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研模式研究及试点”课题工作,为信息素养的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贡献。继续做好已经立项实施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做好年度新课题立项和已完成课题的鉴定工作,继续深化课题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机制建设。
(八)继续做好信息化精准扶贫工作,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继续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资源开发和发送工作,新开发六年级英语、科学、美术、音乐学科资源362学时。保证不通网的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通过卫星及时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已接通互联网学校广泛利用网络获取和应用资源。继续开展“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保证正常教学教研活动开展,规范项目管理工作,探索和研究跨区域同步教学模式。做好教育部交办的“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项目”试点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推普扶贫”工作,通过“人人通”培训等形式,帮助新录用教师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等级。推动各级电教机构在承担任务中加强普通话培训资源和培训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教育部交办的滇西扶贫任务,持续助力云南沧源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持续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副县长,力争把云南沧源建成教育信息化示范区。继续支持馆援藏干部的工作,落实援藏协议,支持尽早完成西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九)扎实推进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促进清朗文明网络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制定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形成责任清单,确保件件有着落。进一步提高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做好与开发企业、运维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实,逐步推进馆外托管信息系统回迁工作,保证建设、运维和使用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内容安全。逐步将主要业务工作合理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内,形成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