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部署 应用驱动推进孝义教育信息化又快又好发展

2018-11-28孝义市教育局

山西电教 2018年1期
关键词:电子白板课题培训

孝义市教育局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市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强教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千方百计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优先发展,找准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适度超前、高标发展,我市从政策、规划、经费和人才队伍四个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硬件建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两个优先”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一是提高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地位。几年来,我市把实施“一把手”工程列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主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各学校建立了相应机构,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了全市上下、领导带头、齐抓共管的信息化建设决策领导体制,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信息化资金优先投入,近几年,我市明确规定将给每位教师100元,每位学生40元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经费,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高标准推进。

2.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

“十二五”以来,我市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作为打造“山西领先,全国一流”教育强市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运用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投资385万元,在全省首家建成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千兆光纤城域网。到目前为止,接入各级各类学校97所,形成以我信息中心机房为总汇聚、总出口带宽1G,各校按规模大小以千兆、百兆、10兆三种方式接入,目前运行的平台有网站、微门户、论坛、办公平台、资源库,其中网站为对外平台,其余均在城域网内运行。终端总计11259点位。

3.优质资源班班通

几年来,我市采取自制与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充实了“孝义教育论坛交流”,满足了教师、学生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突破了信息孤岛、资源匮乏的瓶颈。资源网包含所有学段、126个全国常见版本的教案、学案、课件、微课等120万余件优质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大大方便了教师教学工作。为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幸福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市教师全员注册,一人一号,推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线上线下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信息化环境。

4.学校信息化管理配备工程

2013年以来,我市加大师生计算机配备力度,2012年,一次性投入1460万元,配备了多媒体724套,2013年,投资330万元为全市乡镇初中购置电脑827台。教师用机2000台,基本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学生用机2140台,2014年,再次投资2050万元采购电子白板440套,全市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到100%,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建设了高标准微机室,目前各类交互式设备共计1629 台(触控一体机与电子白板),已完成建设的实录播学校有三所,微录播学校一所,各科课堂实录完成232节次,数据总量40G左右。技术标准主要以在线流媒体推送、课后在线回放、红外阻断摄像机联动、多点位声音采集等。我市以推动“学乐云教学应用平台”为契机,拟建视频教学系统,以期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资源均衡发展。

5.进一步加强、扩充本土化、数字化资源建设

购置数字化资源是目前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常见方式,但常常会遇到“资源陈旧、不符合实际需求、售后难”等窘境,我市的做法一是平台类购置只要平台框架本身,提倡各类素材、课件、微课、课程等数字化资源校本化,提倡教师自行开发制作,通过相应激励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二是自主编译或充分利用开源框架进行二次开发、搭建各类平台,如论坛,门户站点cms、微门户等,因为符合实际需求,真正适合我市实际工作流程,而且有较高的重新编写自由度,应用效率极高。

二、融合创新,深化应用,构建区域信息化应用新模式

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我们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有效介入教学的途径,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先行,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寻求健康之路。交互式设备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为学校老师所青睐。它以便捷的交互、丰富的工具、庞大的资源给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像一面多彩的黑板,又似是一本动态的教科书,它的交互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自我市《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课题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立项批准研究课题,通过严谨开题、专家引领、任务驱动、过程跟进等措施,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不懈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形成“领导关注、能手引领、教师参与”双管齐下的课题推进策略

(1)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督查制度,保障课题有序开展。在教育局总课题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以田曜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课题工作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部门,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加强过程性督查管理,做好课题研究的实施指导和督查工作,分阶段了解学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建立子课题专家指导组,引领学校进行有效研究。为了发挥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成立了由专兼职教研员、信息中心、学校教科研骨干、九大共同体组成的专家指导组。按课题的研究方向组建子课题指导组,帮助因地制宜确定子课题思路,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青年路小学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确定,府东街小学则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进行融合,赵家庄小学结合担当、责任的育人理念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孝义十中则结合双主体育人观确定子课题。各学校呈现出一校一课题的百花齐放的态势,指导组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针对性地开展课题指导与管理,引领学校进行有效研究。

2.形成“个别指导、网络讨论、集中交流”的指导模式

为促进各实验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市采取指导组成员与课题校之间“一对一”的指导方式,点对点进行课题研究状态跟踪,学校内部、校际之间、各共同体所辖学校建立各自QQ讨论组、微信及时进行对话、沟通、释疑,充分发挥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市局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召开区课题工作汇报交流会议、阶段性总结会议、子课题组推进会,为课题实验学校搭建汇报课题研究进展,交流研究成果搭建平台。目前,青年路小学、府东街小学等校已经摸索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可借鉴的做法。

3.形成“培训、实践、展示、考核”不断循环的课题学习机制

研究过程即是学习过程。我局牢牢抓住校长、管理员、教师三支队伍,围绕交互式设备培训应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首先从学校首先在机房对教师进行不少于15小时通识培训,保证教师能熟练掌握本校所有交互设备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各校注重在课题进展的各个阶段,安排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学习活动。孝义六中以落实课题研究任务为抓手,首先进行理论培训、然后付诸实践、最后进行展示交流,三个环节,循环往复,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能力明显提升,其次,各牵头学校建立过程开放、资料公开、成果共享的展示型学习。各共同体成员学校教师通过实地观摩、专题讲座、优质课堂的培训式学习,吸纳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把握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分享课题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教师逐步过渡到“能用、会用、巧用、科学用”的水平上来。

2017年5月份,我局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小学、初中两组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交互式设备能力进行了考核验收,考核过程中,各考核组深入考核学校,首先随机抽取该校占比三分之一的教师接受考查,然后根据教师所教学科随机抽取考核题目,教师经过一小时现场备课后,通过说课形式展示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各种信息手段的目的方法,考核人员根据教师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评分。(随机抽查1649名小学老师,优秀率为27.5%,合格率96.2%,抽查的568名初中教师及格率达95.9% ),最后汇总形成评估报告,对抽考教师应用交互式设备的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4.形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应用下的优质课堂

为了将《交互设备下的有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做得卓有成效,我市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思路,坚持每年举行“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比赛”、“电子白板课堂应用比赛”等活动,以此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2012年,3600余名专任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全部取得合格证书。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山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等活动中,我市共54名教师获得奖项,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提升,2015、2016、2017年“关于组织交互式技术课堂应用技能比赛”、“孝义市千名教师课堂大比武”等活动中,我市脱颖而出的100多位中小学名师课题研究能力得到北师大专家的肯定,形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有效课堂”应用下的优质课堂。

(3)特色引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寻求创新之路。

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借助教育部发起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我市积极开展此类活动。首先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教师通过注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然后通过网上晒课、微课开发、优课评选等环节丰富完善我市教育资源库,将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上传,做到资源共享。形成一整套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不同类型的校本资源库。

微课拍摄与制作迈出了关键一步。对于一线教师,技术门槛是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拦路虎。为了扫清障碍,我中心牵头为各学校提供微课录播软件,微课制作方法得到了普及,各学校实行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微课制作技术进行培训。教师们学以致用,能够利用简单的录制工具,制作出实用精彩的微课。另外青年路小学、府东街小学学校通过常规检查和开展微教案、微学习任务单、微课件、微练习等专项小比赛活动等,对优秀教师、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激励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微信公众平台等APP的使用犹如雨后春笋。为适应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我市积极利用新载体、新手段更好地宣传学校、服务师生,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各学校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校新近发生的信息,与学校网站形成互补、融合的立体化宣传体系,搭建了一个有深度、有品质、有内涵的文化交流圈,便于家长、社会了解学校、关注发展。为了增加社会对学校的关注,金晖小学等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组织了“最美教师”的评选活动,孝义六中利用校内外APP在开学之际,广泛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对教师的建议,学校需要改进的想法?家长踊跃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架起一座学生和家长的桥梁。

学校管理平台建设各具特色。一年来,我市各学校根据实际,采用信息化进行管理,离柳子弟学校、力农小学等学校利钉钉软件进行教师的签到、请假管理;孝义十中、中阳楼中心小学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模式中解脱出来,电子备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将统一存放在学校FTP校内资源库,以便共享,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备课、资源与网络化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孝义六中以行政管理信息化为先导,从每周工作安排的发布开始,一项项任务的落实,逐步过渡到依托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来进行督导、管理,无纸化办公便得到落实;赵家庄小学的综合素质评定则立足学生的成长,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为准确考核评价学生提供样榜。

三、抓实队伍,加强培训,确保信息化应用取得新成效

牢牢抓住校长、管理员、教师三支队伍,采取“专题培训”、“分类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业务培训。

一是每年对市、乡、校三级网络管理员开展专题培训;二是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专题培训;三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培训。四年共举办专家论坛、名师辅导、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三十余场(次),培训人员六千余人次。

1.抓管理层观念引领

为提高学校管理层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知观念,我局多次举行学校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2015年12月我局邀请国家级的教育专家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闫寒冰,国家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教育局局长蔡智,中央电教馆专家库专家、湖南岳阳市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校长周艳和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实验初中校长彭志宏5位专家分别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技术、资金应用和推进策略等方面,为我市450余名教育干部带来六场从专家到局长,从校长到教师“立体化”、形象生动、案例丰富的“头脑风暴”式培训,并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交流与讨论,让参会现场教育干部直呼眼界大开、脑洞大开、思维大开。

2.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依据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等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孝义市学校管理层信息化领导力标准》、《孝义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标准》。2015年-2016年,我中心对全市所有学校管理层480余人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专题培训,其次,依托学校管理员对所有教师进行交互式设备、常规软件不少于每周6小时培训,所有学校对培训结果进行了校级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评模晋级指标之中。在培训中坚持重点学校引领与全员应用技能过关“两手抓”,促进教师在收集、甄别、应用、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时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利用交互式设备把学生带入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拟情境的能力,并开展相应的技能验收、研讨与交流活动,以评促学,进一步提升信息化与课堂融合度。

3.抓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岗位人员技能素养

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岗位人员的技能素养,也是影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3年10月,2017年11月,在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管理员(140余人)分批次在北师大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含编程语言、网络安全、数字化资源制作以及平台建设等,拓展了专业岗位教师的眼界,极大提升了专业岗位教师解决技术性故障的处理能力。

四、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推动信息化应用新突破

一是创新实施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专项考核制。研究制定了《孝义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评价方案》,通过查资料、问学生、访教师、现场抽测等方式,坚持过程性评价,逐月督导检查。有效推动了教育技术装备常态化应用。

二是创新实施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制。2015年,市局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实施方案》,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了首次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考核。每年对科室人员、学校领导、中小学教师进行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内容涵盖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交互式设备使用、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专业岗位人员技能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应用信息化装备开展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连续三年教师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创新实施了信息化专职人员负责制。全市乡镇中心校及所有市直中小学,均明确一名副校长主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所有学校配齐配强了专业教室和信息化专(兼)管理员,定人、定岗、定责,实现了“管理专人化、应用专业化”。

五、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构建信息化应用保障网

一是组织领导保障。以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信息化建设任务目标分解路线图,周汇报、月调度,季通报,强力推进。

二是应用考核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与单位年终考核挂钩,与校长、教师的评模晋级挂钩,实行专项考核,跟踪问效。

六、困惑与不足

1.学校的交互设备参差不齐

从全市各校看,各校交互设备参差不齐,城区小学、幼儿园已经开始使用液晶触屏交互设备(希沃、创维),而各城区初中、部分乡镇学校还使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而且,白板种门类多,有东方中原、智林白板、鸿合白板,这些多种类的电子白板的具体使用方法各有不同,势必会影响到一线老师的操作应用。

2.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授课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是与教育信息化设备接触最多的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推广与教师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密切相关。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年龄偏大的教师仍是教育主流,他们没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影响到教育信息化与课堂的融合。再则信息技术虽然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但主要是初级阶段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而高级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则因存在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大部分师生的信息素养低,交互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即使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整合程度和水平也不高,效果不够理想。

3.专业技术人员有待充实

在我市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甚少。他们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任,比如:交互式设备的维修使用和保养、校园网管理,甚至学校的科研课题研究等等。还有好多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由教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些 “半路出家”的教师,对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上力不从心,导致了部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空闲、教学资源的浪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教育技术人员所做的大量技术工作在职称评定和年度工作考核中得不到认可,他们职称评定、地位、待遇等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相比之下,受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有高地位、高待遇等因素诱惑,会更加严重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技术支持不力乃至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回首过去,辛劳有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市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孝义教育信息化更快、更有效地发展,进而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猜你喜欢

电子白板课题培训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一体机电子白板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神奇的“豆腐”
新标准出炉,促进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