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创新 培育“核心素养”
2018-11-28⦿周良
⦿周 良
众所周知,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成绩和分数,而是能力和素养。为此,我们借助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契机,以问题与任务做驱动,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新教学内容:让儿童学习引力倍增
课程内容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教学内容则是教师对课程的物化形式——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个性的演绎。我们让教师有意识的创新,通过整合的方式创新教学内容,让儿童学习引力倍增,这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石。
(一)学科整合——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早在2015年新一轮课改来袭之际,我们提出了“实践尝试统整、创新课堂文化、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主题,探讨从传统的单一学科课堂,走向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学科与生命,与外部世界、与各科教学的融通。我们行进的路线是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有机整合,逐步推进。
如部编语文新教材实施之际,在教学拼音前,我们作了一次有意义的统整,先开设两周的绘本课。将一年级教材中配图的古诗、儿歌整合起来以绘本的方式教,以此作为过渡,之后再正式学拼音。在师生的共同学习中,绘本课已不仅仅是语文课了,还是数学课、科学课、音乐课、思想品德课……绘本课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感到很有趣。“孩子们不仅上课时更坐得住了,下了课也经常拉住我问个不停‘老师,这个字怎么读呀’。”这已成为我们日常教学新常态。
(二)主题整合——从僵化说教到生活本色主题课程以主题为引领,构建一个个独立的项目课程,若干独立的项目课程组成系统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师生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我们开发的校本教材之少先队活动课程《扬帆起航》,内容分低、中、高三册,每个主题在不同年段重复出现的时候都会呈现螺旋式上升,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做内容的调整。但是整个小学学段的学习主题又是完整的,且每学段均有完善和提高。同时结合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如每月确定一主题:寻美、学美、竞美、展美,让学生自评、互评、班级推选、学校考评,月月活动精彩纷呈。尤其是开展撰写最美日记、“兰精灵”宣讲等活动,将做、写、讲三位一体,传递真人真事正能量,使最美德育更加深入人心。
又如我们开发的微课程《我是小小观察者》,巧妙地把四年级的观察内容、观察活动、观察表达等链接与整合,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打破学生习作的恐惧,让学生学会真实、自然、喜悦地表达。
(三)课程整合——从学科学习到学生生命成长随着课改的持续推进,我们尝试着进行了国家基础性课程与我们的校本课程——“兰韵”课程群的统整。例如,结合语文课程进行朗诵兰诗和写兰花观察日记,结合数学课程开展兰花贸易的活动,结合科学课程进行兰花的培育,结合艺术课程进行画兰、唱兰、书法、制作丝网花等。课程整合如图所示:
我们力争做到两大课程领域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尝试统整,形成大课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让儿童学习动力十足
我们学校曾是全国语文尝试教学的发祥地。近年来,我们在理念、内涵、方法等在传承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质的跨越。尝试,让儿童学习动力十足,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增添了力量。
(一)拓展“尝试·探究”课堂尝试探究课不仅仅在语文中安家落户,还渗透到科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其他学科。例如数学“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两抓”(抓尝试自学,抓练习表达),“三看”(看参与面,看练习面,看开口面);又如英语学科高段读写课型教学模式:问题自读—研讨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尝试性写作;再如科学学科“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一看(观察),二问(质疑),三猜(推理),四动(实验),五说(交流)。
(二)开发“尝试·统整”课程我们认为整合是本次深化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理念与方式。我们探索了学科内部的尝试统整,学科与学科间的尝试统整,学科与地域文化的尝试统整,学科与德育课程的尝试统整。如我们借鉴了语文学科中的日记形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管理。每个中队每天记载“最美日记”。日记中“最美事件”的记录形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也可以是一则生动的小故事。每天傍晚放学前,最美观察员和最美记录员针对当天队员们的表现,讨论决定当天的最美人物和最美事件,并将最美人物和最美事件记录在《最美日记》中。利用次日的晨间谈话,辅导员和队员们一起交流最美日记内容,一起为最美人物点赞。“最美日记”推开后,孩子们的日记题材广泛了,内容鲜活了,学会观察生活了,更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构建“尝试·童真”模型尝试不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而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以学习为主,以童真为主。根据儿童认知规律,我们构建了好奇——质疑——求解——尝试——出错——再尝试……认知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儿童尝试的动力。基于此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究基于“童真-尝试-成功”的动力学模型,积极构建“尝试·童真”的学习模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让儿童学习活力四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学手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借助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让儿童学习活力四射,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添加翅膀。
(一)技术应用日常教学平台中,老师们交流着自己空间建设心得和更新的内容;课堂上,教师们借助网络、电子白板、云平台、“互动课堂”、“教学助手”、“家校帮”、录屏大师等教学助手,进行精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课前准确定位学习起点,课中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实现多元评价,课后共享学习经验,紧密家校沟通,形成一个资源汇聚与教学数据的收集平台,拓宽教学创新空间。如今,这些已成为校园里的新常态。
(二)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发扬尝试探究的精神,我们结合人人通空间、教学助手、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化解教学评价的难题。在课堂中,可运用教学助手,在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批改点评;也可以进行小组评比,加星添花等。同时,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可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多元评价,使得学生学习更加兴趣盎然,因为他看到有这么多人关注着他,这么多人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三)技术加强家校联动利用“教学助手”、“家校帮”等教技手段,使家校沟通变得方便快捷。如“家校帮”就是学生电子版的“成长档案袋”,把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进行网状组合,多方位、多角度地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印记。如学生的第一次书写的照片、作品,和爸妈合作讲故事的录音、视频,学生课堂学习的照片、视频等资源,通过“家校帮”生成可视可分析可评价的学生成长档案,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参与到评价中来。
新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让我们紧紧抓住六大“核心素养”,找准教学工作的重心、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58.
[2] 刘霞.核心素养的内涵反思与教育启示[J].中国教师,2016(0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