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8-11-28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吴文杰
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 吴文杰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强大的社会推动力。现阶段,语文教学课堂仍然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语文教育要求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中华传统文化也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此外,语文教学形式是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素养,还能够有效地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主要体现在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处在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内容跨度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重视对子女外语的教育,语文学科在学习层面上被社会边缘化,学生们普遍认为语文是咬文嚼字的“无用”学科,这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对学生感性价值观的培育,过于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同时也与语文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过于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含蓄性和美感的特点有关,除此之外,还与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思维发展,重视理论教育,尤其是忽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联系。受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还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个人专长的发挥。学生语言学习脱离了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也存在着无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下从五个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通过汉字的“形”和“意”教学进行渗透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文化色彩很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字书写讲解汉字知识,让学生在练字写字中领略中国文化。教师和学生讲关于字的来源、字的结构、字的含义。比如,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识字篇章中,通过图片展示“鸟”字的演变过程,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古老汉字的魅力和先人智慧的结晶。除此之外,老师要抓好写字课,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书法知识,这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好文字,书写要端正、工整,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识字、写字和写好字、将字写得符合中国书法审美,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通过语文学习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进行渗透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积累、系统梳理和分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汉语语言环境文化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并且能够在实际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达成,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汉字独特的韵味,能够感受和体验汉语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现实状况和作者情感内涵,能鉴别和赏析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表现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并体验其思想情感。从内容上分析,语言表达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突出了事物哪些特点,这其中又隐藏着作者哪些情感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让学生能运用基本的汉语语言规律和逻辑思维分析语言,合理地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与认识。比如苏教版语文注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名著阅读、生活体验、表达交流和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培养学生能够完整讲述阅读的故事、用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的自信。
3.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分为思想、文字、语言和六艺等,其中包括了儒释道等文化思想。语文教育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探究等活动中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身对实际生活和文学作品形象的感悟,丰富自身的认知经验,形成良好世界观,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沟通的能力;其次,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分析、比较和概括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条理地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自我的感受,同时,在日常的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表达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最后,学生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学作品,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教学认知,主动探究,积累语言和文学现象,形成自身的独到认识,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安塞腰鼓》《牛郎织女》和《奶奶的剪纸》等课文与古诗词学习结合,鼓励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在实践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美,通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4.通过古诗词教学进行渗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词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古诗词或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和高尚气节,或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长期生活习惯,本身也就成了传统文化。教师在讲授古诗文这个传统文化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小学阶段课本当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古诗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深刻的内涵,感受古诗文的文化魅力。如教材古诗《出塞》以触目惊心的战场和萧条冷瑟的塞外场景描绘,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体会诗人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渗透传统文化精神。
5.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渗透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中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良好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健康的人格,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孟母教子》《卧薪尝胆》等课文,通过古代人的故事开展爱国、孝道等传统美德教育,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达到为学生创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目的,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学生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又能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实际意义的精神营养,指导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