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需要的写作,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以《最后一片银杏叶》习作指导为例

2018-11-28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6期
关键词:银杏叶银杏树经历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赵 瑜

一、班级习作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我班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平铺直叙,笔者也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写作教学可以让每一个孩子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一次《最后一片银杏叶》的习作指导课打开了我的思路。

二、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煽风点火,引爆学生情绪点

习作背景:2016年1月的冬天异常寒冷,校园里银杏叶逐渐枯黄,飘落在地。我们班级前的小操场有一棵银杏树,学生课间常常围着树玩耍,捡银杏叶玩,忽然有一天,学生发现,银杏树上只有最后一片银杏叶了。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风霜雨雪,2月份开学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片银杏叶依然在树上,孩子们站在树下,抬头仰望这片银杏叶,惊叹小小银杏叶的生命力,有的说这片银杏叶是不是用502胶水黏在树上了。孩子们上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叶子还在不在树上。于是我便以此开展了习作教学。

【教学片段1】

师:我将教室门前的最后一片银杏叶摘了下来,带进了我们的课堂。(全班都特别气愤,我便趁势问其原因)

学生1:这片银杏叶不容易,这棵树上的其他叶子全掉光了,它是最后一片银杏叶了。

学生2:这片银杏叶经历了风吹雨打,依然没掉,说明它很顽强。

师:老师发现你们之所以这么气愤,是因为你们对这片银杏叶有感情了。

对大自然中生命的感知是学生习作的情感基础,孩子对于自然界的生命有一种“代入感”,一花一木都会带入情感。教师要做的就是保护、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界生命的情感。当我发现我们班的一部分学生开始谈论落在地上的银杏叶的时候,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关注这些银杏叶,观察它们的外形,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小组合作,利用飘落的银杏叶制作图案。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银杏叶有感情了,当学生发现只有最后一片银杏叶时,情感到达顶点——

学生习作片段1:当听到赵老师说把最后一片银杏叶摘下来时,我的心便“咯噔”一下,感觉心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好像谁突然拿走了我心爱的东西,怅然若失。(鲁良涛)

学生习作片段2:“我把最后一片银杏叶带到了课堂中来。”“什么!”我猛地拍了下桌子,瞬间像被抽干力气一般,瘫软在椅背上。(黄紫寒)

情感是学生写作的引爆点,只有当学生找到了表达情感的正确通道,才能发自内心地愿意动笔去写,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情感表达的平台。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感悟他们的童真童趣,触摸到学生的兴奋点、情绪点。学生对银杏叶关注已久,对最后一片银杏叶已有一些感情基础,只是如蜡烛的引子一般不点不着,教师要做的就是“煽风点火”,让学生的情感有宣泄的平台。

2.激发想象,寻找情感与语言交融点

我们班的孩子亲眼见证了教室前的银杏叶纷纷掉落,感受到了严寒的天气、恶劣的环境对银杏叶的影响。因此,我顺势出示银杏叶由繁盛走向凋零的过程图片,由满树银杏叶到剩下最后一片银杏叶。

【教学片段2】

师:这片银杏叶经历了什么?

生:风霜雨雪。

师:能具体一些吗?

生1:今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好几场雪,这片银杏叶都熬过来了,我感觉它生命力特别顽强。

生2:冬天的风不像春风那样暖暖的,冬天的风是很刺骨的,刮在人脸上都刺骨,可想而知这片银杏叶整天被寒风吹着,依然坚强,傲立风雪!

生3:还有暴风雨的冲刷……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这片银杏叶受到了自然气候的考验,经历了风霜雨雪,电闪雷鸣。(板书:自然气候)还有没有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这片银杏叶的经历?

生4:它还经历了孤独,它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经不住考验,凋零了,最后就剩下它一片叶子挂在树上,它肯定很孤独。

生5:我补充,我觉得它内心十分煎熬,还要忍受亲人离别的苦痛。

……

孩子们的回答带给了我很多惊喜,不仅因为孩子们打开了思路,语言丰富,更因为我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感受到他们充盈而细腻的内心,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代入一片银杏叶中。《古文观止》的编者吴调侯、吴楚材在评论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说过:“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情感达到一定程度,写出好文章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学生习作片段1:时间一天天流淌,好大的雪,扑打在我脆弱的叶片上,疼极了!它一点一点积压在树枝上,树枝上积压的雪越来越重,你甚至听到了树枝快被折断所发出的“咔咔”声。(杨言钧)

学生习作片段2:校园里只听见呼呼的风声,仿佛用尽了力气,誓要把我打落,我在风中急速地旋转着,剧烈地颤动着……(解涵清)

学生习作片段3:“别了!永别了!记住,坚持下去!”望着我的最后一个亲人缓缓地坠落地面,我心痛得快要不能呼吸了,强忍住泪水,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带着它们的期望坚持下去,做最后的战士!(潘雨菲)

大部分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自动把自己当作了最后一片银杏叶,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打开思路,充盈情感的源泉,当孩子们的情感积蓄到爆发点,不得不发,一吐为快时,写作便是“写下我的心里话”,真情实感便自然流淌。

3.抓住契机,妙用情感触动点

就在我上完《最后一片银杏叶》的一个礼拜后,孩子们发现,银杏叶树上居然长出了新芽,小小的,嫩绿嫩绿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第一时间与我分享这个喜讯。我们又一次来到银杏树下,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学生习作片段1:天呐!就在这片枯黄枯黄的“老”银杏叶周围,居然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它们好小好小,就像“老”银杏叶的迷你版。(李欣然)

学生习作片段2:“一片、两片、三片……”数不清的芽儿冒出来了,它们依偎、环绕在老银杏叶的身旁,好像在倾听老银杏叶传奇的经历。(鲁良涛)

学生习作片段3:我在一个暖意渐浓的清晨醒来,惊奇地发现周围环绕着许许多多翠绿色的小银杏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似乎带着一圈光晕,那么蓬勃,那么富有朝气,我忽然有些感动!我不再孤单,这棵银杏树的生命有了新的延续!(解涵清)

银杏树上的新芽足足让孩子们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望着新老银杏叶出现在同一棵银杏树上,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大自然的神奇。教师要有一种情感智慧,善于发现、捕捉那些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点。

说到底,习作教学要教给孩子的便是感知生活、感知生命、感知爱的能力。为情而造文,情感达到饱满的状态,万语千言便涌向笔端,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猜你喜欢

银杏叶银杏树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银杏树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与银杏叶的约会
银杏叶离天空很近
书的怀抱
金色的银杏叶
阅读花瓣雨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