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准落脚点,让阅读教学设问更高效

2018-11-28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严晓君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6期
关键词:落脚点大黑洞察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严晓君

问题是激发学生认知思维的有效策略和手段,阅读教学中提出有效的问题需要充分关注提问的视角、时机,寻找相机设问的有效落脚点,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思维含量,同时也要彰显出鲜明的语文元素,为学生深入解构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关于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落脚点的思考。

一、深化内容感知,让课堂提问落脚于具体学情

在阅读教学中,对一篇文本的感知与解构,无外乎是从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两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其中,深化文本的内容理解,是引领学生关注言语形式、体悟作者写作方法的基础,也应该属于语用实践的重要范畴。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和具体的学情入手,搭建课堂提问的落脚点。很多时候,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之所以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完全将学生的认知抛之脑后。其实,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历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认知体验,已经构建了认知素养的基本准备,教师只有从具体的学情入手,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背后,增加问题的思维含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以教学《“番茄太阳”》为例,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番茄太阳”,文中也多次出现了“番茄太阳”,请同学们结合几次出现时的具体语境展开深入思考:课文中几次出现的“番茄太阳”究竟是指什么?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不仅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核心主旨密切相关,同时也契合了学生内在的经验积累,教师引领学生在静心阅读的过程中蓄积着丰富的内心想法,将其作为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提问的落脚点就显得尤为贴切。在深入思考与解构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将关注的焦点继续向文本的纵深挺进,感受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使得文本的感知与理解成为学生洞察写作策略和言语形式的基础,为深入而全面地洞察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案例中的教学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将课堂提问设定在学生具体学情基础上来深化文本内容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充分地研究学生与教材,努力促进提问价值的最大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的深处。

二、深化表达洞察,让课堂问题落脚于文体特点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中“语用”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对文本体裁样式,即文体的关注就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事实上,即便是相同的写作素材和内容,不同的文体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风格上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阅读教学就需要引领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探寻不同文体在表达上的特点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对话作者,探寻作者的写作特色,更有助于学生自身表达素养的不断发展。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理文,在整体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篇说理文的中心论点以及所列举的三个故事进行概括,并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三个事例?作者在描写这三个事例时,与一般性的叙事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从这篇说理文的中心论点出发,发现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古今中外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巨大作用,并且涉及科学研究、人文领域等不同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这三个事例的作用就是凸显中心论点的价值,因此作者并没有针对细节展开具体描写,而是选择与中心论点链接最为紧密的联系点进行针对性的描述。学生的这些自主性发现,对于学习说理文、学习这篇课文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对阅读说理文的基本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洞察与了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所设置的两个问题都与说理文的体裁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是从内容理解的角度洞察作者说理文事例选择的典型性,另一方面是从写作策略的角度洞察了说理文事例写作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对文体特点维度下的表达方法进行了深入体悟,从而发现了不同文本内在的表达密码,对学生进行运用方法的迁移、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丰盈情感召唤,让课堂提问落脚于文本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此,语文教学需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尤其是要洞察文本语言在具体语境下所承载的丰富意蕴。正所谓“文本并非无情物”,只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思,融入学生的丰富情感,实现文本情韵和学生情感的高度融通、和谐共振,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语言思维,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在品悟。

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长征路中,由于粮食短缺,彭德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杀掉了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给战士们充饥的故事,突出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高尚情怀。课文中先后三次描写了彭德怀下令枪杀大黑骡子的语句,每一次都融入了人物矛盾的心理和状态,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深入细读就会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为此,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彭德怀每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他还深爱着大黑骡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既然如此深爱,又为什么要如此决然地杀掉呢?学生结合课文描写彭德怀细节的语言进行深入体悟,深深地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赤城的感恩之心和喜爱之情,更在矛盾的反思衬托中感受到彭德怀对战士们的关爱,正是这样的良苦用心,才使彭德怀的内心充满了交集与挣扎。

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对文本人物的感知与体验就变得更加立体与深刻,在思考中也逐步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了对话的渠道。由此不难看出,适切的提问为学生的情感认知支撑起了一片独特的天空。

关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落脚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实践平台,发展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水平,真正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落脚点大黑洞察
高考满分学长带你洞察数学奥秘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室内“跑酷”
大黑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理念在工艺流程中的落脚点
汇聚全球智慧 洞察生态未来
逻辑思维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建立以管理报告制度为落脚点的全面内控体系,将企业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绕口令、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