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尔主义主要观点评析
2018-11-28焦志燕
焦志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5)
“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1]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出现了很多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实际上却在兜售和贩卖反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拉萨尔主义便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一股。拉萨尔主义因其创始人为德国工人运动的鼓动家拉萨尔而得名,是19世纪60-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拉萨尔主义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否定国家的阶级性,宣扬所谓“自由的人民国家”;政治纲领是主张工人阶级进行所谓“争取普选权”的合法运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认为社会主义可以由国家资助工人建立生产合作社来和平实现。[2]拉萨尔主义曾经给德国工人运动造成很大危害,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拉萨尔主义的理论和策略还成了后来老修正主义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理论蓝本,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因此,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对拉萨尔主义的主要观点进行评析和反思,对于我们弄清真假马克思主义,清醒认识现代修正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拉萨尔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否定国家的阶级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拉萨尔主义否定国家的阶级性,认为国家是为所有阶级服务的永恒的机构,是超阶级的。1862年,拉萨尔发表了宣扬机会主义思想的小册子 《工人纲领》,其中明确宣称“国家的目的是把人的本性导向积极的成长和进步,它教育人民,使人类发展并获得自由,这是国家根本的天生的职能……”。[3]拉萨尔断言,一旦实施了普选权,占据国家人口多数的工人阶级就能掌握政权,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将随之消失,国家将成为自由的人民国家。他还举例说普鲁士就将是这样一个“自由的人民国家”。同时,拉萨尔把无产阶级说成是一个“阶层”或一个“等级”,而否认它是一个阶级。据此,拉萨尔坚决反对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主张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进行合法运动
拉萨尔主义宣称,工人阶级获得政治解放的唯一道路是争取普选权。拉萨尔在1863年发表的鼓动性文件《公开复信——致筹备来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中说:“直接的普选权,这不仅是你们的政治基本原则,而且还是你们的基本社会原则、一切社会援助的基本条件,它是改善工人等级物质状况的唯一手段。”[3]基于这样的主张,拉萨尔要求德国工人联合会采取和平、合法的方式,为恢复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权而进行活动。拉萨尔的这些观点被当时及后来的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全盘继承,并成为拉萨尔主义的政治纲领。
(三)主张国家帮助工人建立生产合作社,解决劳动和生产的矛盾
拉萨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所谓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公平,而不是马克思认为的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此,拉萨尔认定,由国家帮助工人建立生产合作社,国家用贷给资金的方式给工人阶级提供资本,达到资源公平的分配,就能让工人阶级同资本家进行自由的、力量匹敌的竞争,从而解决劳动和生产的矛盾。
(四)工人阶级的贫困是源于“铁的工资规律”
拉萨尔主义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工人阶级之所以贫困,既不是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的,也不是由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造成的,而是由于工人人口太多。拉萨尔认为:工人能得到的工资受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在劳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工人人数增加,工资必然会降落,反之则上涨。所以,资本主义的工资涨落现象是自然规律,也是无法改变的“铁的工资规律”。由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并不能打破 “铁的工资规律”,也就不能改变其贫困的现状。因此,工人阶级要想摆脱贫困的经济现状,斗争是无谓的,组织工会和罢工也没有必要;只能通过国家帮助,成立工人生产合作社,才能打破“铁的工资规律”。
(五)农民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
拉萨尔主义认为,对工人阶级来说,“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3]其他一切阶级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农民阶级。拉萨尔污蔑农民是反动的,是不可信赖的,竭力把农民及广大劳动群众推向工人阶级的对立面。拉萨尔反对马克思建立工农联盟和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反而认为工人阶级应该到统治阶级中去找同盟者,拉萨尔曾明确宣称普鲁士容克国家(包括俾斯麦和国王)是工人的坚定同盟者。
二、对拉萨尔主义主要观点的评析
(一)国家不是超阶级的,而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集中反映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的文本是 《哥达纲领》。在这个文献中,拉萨尔完全否定国家的阶级性,而是把国家描绘成凌驾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上的、独立而不偏不倚的公正社会组织。拉萨尔主张用“自由国家”来代替无产阶级专政。按照拉萨尔主义的观点,因为国家是超阶级的,国家具有引导人的本性朝着积极方向成长和进步的功能,具有引导人类发展并获得最终自由的功能。所以,他认为德意志国家完全不需要建立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工具,而且,德国的统治阶级能够自愿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会主动“解放”无产阶级。显然,拉萨尔主义这一观点不仅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论点,也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纵观人类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国家本来就是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之后,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和不可调和而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压迫被统治阶级的特殊暴力机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先后出现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概莫能外,拉萨尔主义所崇拜的德意志帝国也不例外。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揭示了德意志帝国的实质:这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它其实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进行反动统治的工具。[4]而且,从此后德意志帝国统治的事实看,与拉萨尔机会主义者所描绘的事实恰恰相反,德意志帝国从来没有放弃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工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来也没有真正获得过解放和自由,甚至德意志帝国从未停止过残酷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步伐。可见,包括德意志帝国在内的任何时代的国家都是一个阶级统治、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不可能是超阶级的。拉萨尔之流的机会主义者否定国家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会大发善心,会主动把政权让出来,“解放”无产阶级,建立什么“自由的人民国家”,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痴心妄想,是故意混淆视听,替资产阶级统治者麻痹无产阶级,意图让无产阶级放弃革命的手段。
(二)争取普选权并不能使工人阶级获得真正的解放
拉萨尔主义者在否定国家阶级性的基础上,在《哥达纲领》中一厢情愿地提出“力求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的谬论。[4]所谓“一切合法手段”,拉萨尔主要指议会制度,以为只要把无产阶级政党变为选举党,变为议会党、参政党甚至执政党,就可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建立自由国家。其实,这是十足的机会主义,不仅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而且即使实现也充其量只会使无产阶级变为资产阶级的附庸,变为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第一,如上所论,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用事实清楚地表明:每一时代的统治阶级绝对不会拱手让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历史上每一个具体社会性质的国家也从来不是“自行消亡”的。新兴的先进阶级要想获得自身解放和执政的权利,除了坚决斗争乃至暴力革命这一途径,别无他途。所谓“一切合法手段”是不可能实现“争取自由国家”的目标的。就德意志帝国而言,统治阶级绝不可能完全、真心地、自觉自愿地给予工人阶级普选权,更不会按照拉萨尔主义的设想帮助无产阶级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达到所谓的“自由国家”。第二,即使争取到普选权也并不能使工人阶级获得真正的解放。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的:无产阶级想通过普选权、通过议会的“合法手段”使自己获得解放,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现今的国家里,普选制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4]也就是说,德国无产阶级即使争取到普选权,这个实行议会制的国家也不过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别名而已,绝无可能让国家政权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服务这一本质发生任何改变。后来一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历史也证明了马克思论断的正确性。二战以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由于无产阶级通过组织工会、进行罢工等方式的长期斗争,多数国家实行了议会制,无产阶级获得了普选权。但是,实际上无产阶级并没有真正获得完全的解放,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资产阶级执政,离“自由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依然遥远。因为议会制和普选制很容易沦为资本家为代表的有钱人的游戏,竞选出来的议员、州长、法官乃至总统几乎都是出自资产阶级阵营,代表的自然还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当然,在个别资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在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政党还真的成为执政党,看起来似乎已经实现了拉萨尔主义者的政治主张。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根本统治而采取的以退为进的妥协之策;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无产阶级标榜的政党实际上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他们接受或部分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和体制观念,带有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色彩,何况这还只是个别国家的特殊情况。因此,拉萨尔主义者“力求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通过争取普选权和议会制,来实现无产阶级获得完全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三)关于“通过国家贷款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的主张难以实现
拉萨尔主义者认为,可以依靠国家帮助工人阶级建立合作社的途径来解决劳动和生产的矛盾,直接建立社会主义。这一主张完全无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仅仅是凭着一厢情愿想象得出的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深刻地分析和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且指明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始终。[5]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国家的阶级性,也明确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基本观点。那么试想一下,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曾经经历了与封建阶级的殊死斗争才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才建立实施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并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怎么会把自己的利益拱手送给工人阶级呢?马克思在 《哥达纲领批判》中讽刺拉萨尔的这种主张为“先知提出的救世良方”,“这真不愧为拉萨尔的幻想:靠国家贷款能够建设一个新社会,就像能够建设一条新铁路一样!”。[6]而且既然资本主义国家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那么占用、垄断更多的生产资料,资本家才能够雇佣更多的工人,并进一步靠着剥削工人阶级而拥有滚滚财源。资本家怎么可能贷款给工人阶级,帮助工人阶级建立合作社来和自己进行竞争,并使自己失去剥削对象呢?虽然,无论是拉萨尔的时代还是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在有些时候会采取措施适度干预经济,甚至会在工人的斗争下暂时做出妥协,但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只是要保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维持资产阶级的长治久安。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绝不会主动帮助工人建立起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绝不会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统治权,也绝不会放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逻辑和实践均表明,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消灭资产阶级私人占有制度,实行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有通过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无产阶级也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四)“铁的工资规律”绝非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
拉萨尔主义认为,工人阶级之所以贫困主要在于人口生殖太多,即有所谓“铁的工资规律”。显然,拉萨尔主义的这个观点是十分荒谬的。工人阶级之所以贫困主要源于资本家的剥削,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的事实。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清楚地指明了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在于劳动,而劳动的耗费就能够创造价值。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他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来。[7]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劳动力的价格,而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那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不是由于工人人口太多,而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如果这种雇佣劳动制被铲除,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将完全改变,工资也会大幅提高,工人的贫困状态也将大大改善。所以,拉萨尔主义者“铁的工资规律”的观点,不仅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而且是一个赤裸裸的谎言,且其危害极大。如果真的如拉萨尔主义者所说,工资的多少由人口生殖多少决定,与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无关,且这一规律是自然规律、是铁律,那么这将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因而,工人阶级就只能认命,只能任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只能无条件接受终生贫困的事实。这实际上是在消解工人阶级的斗争原动力和斗志,因为这既然是命,是自然规律,斗争便毫无意义。接下来的逻辑是,既然斗争没有意义,那么工会组织、罢工乃至革命都没有了意义。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就是反对剥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反对剥削,而拉萨尔主义者却故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真相,欺骗工人阶级,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起了釜底抽薪的恶劣作用。而且,后来工人运动的史实也证明拉萨尔主义者所谓“铁的工资规律”是个彻底的谎言。一百多年来,工人阶级从没有轻信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谎言,一直坚持斗争,虽然斗争经常会失败,但在不断的斗争中工人阶级的工资在逐渐增长,通常斗争越是激烈工资增长就越高。这样的史实也无情地戳穿了拉萨尔主义者的谎言。可以说,“铁的工资规律”完全是拉萨尔出于自己的政治投机目的捏造出来的。[8]拉萨尔并不懂得什么是工资,却以“铁的工资规律”来掩盖雇佣劳动制的剥削本质,其根本目的是欺骗工人阶级,不要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
(五)农民阶级并不是“反动的一帮”,而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
拉萨尔提出了一个口号:对工人阶级来说,“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3]。他这里的“其他一切阶级”主要是指农民。《哥达纲领》也完全继承了拉萨尔的这一口号,污蔑农民是反动的一帮,认为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事实上,从全世界范围看,农民阶级本身就与工人阶级同属被统治阶级,都饱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且,几乎所有工人阶级都来自于农民阶级。19世纪以后,广大农民由于受到地主资产阶级更为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他们越来越快地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因此,农民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可靠的同盟军,他们不仅人多势众,而且革命意愿强烈。工人阶级的革命如果失去农民的支持和参与,都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巴黎公社革命能够发动农民积极参与,并与农民建立起牢固的联盟,那么在资产阶级对巴黎公社的反扑和镇压中,农民就会同巴黎的工人阶级一起抗争,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会大大增强,最终的胜负虽无法预测,但显而易见的是巴黎公社不至于那么快就被镇压下去,至少会坚持更长的时间。马克思曾多次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同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建立巩固的同盟。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正是因为发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建立了牢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拉萨尔及其门徒别有用心地说农民是“反动的一帮”,其实是为了混淆革命对象,破坏革命联盟,粉饰他们同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这些反动敌人结成的联盟,以图破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三、结语
拉萨尔主义极力宣扬超阶级的国家观,认为国家是“教育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自由的工具”,否定工人阶级进行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强调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编造“铁的工资规律”的谎言欺骗工人,企图使工人相信国家可以帮助工人改变工人贫困的现状并实现社会主义。拉萨尔主义的这些观点实际上是一种鼓吹改良、主张倒退的机会主义主张,是效忠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主义。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是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但是拉萨尔主义的理论和策略通过其继承者的传播成了现代修正主义者的理论来源,且影响广泛。因此清醒地认识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实质和谬误,坚决抵制现代修正主义的不良影响,划清真假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长期、艰巨而严肃的任务。习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就是对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质疑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试图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的现代修正主义思潮进行的强有力的辩驳,显示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