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化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更精彩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水浒传

王 平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山东青岛 266100)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多方面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训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设计出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案,并灵活运用于课堂中,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感情。同时,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重点,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依据学情,分层阅读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教学环节。虽然学生的阅历并不丰富,但是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已经有所形成,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分层进行阅读。因为在传统课堂中,在上课后,教师通常让学生直接阅读原著,但原著相对复杂难懂,对于深奥的词语,学生并不会理解其中的意思。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注释版、图文版书籍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会收获更为理想的阅读效果。

例如,《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篇故事是《林冲棒打洪教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兴趣,并渴望了解更多水浒英雄人物的故事。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与《水浒传》有关的故事,但是《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因语言深奥颇感吃力。那么,教师可以采用分层阅读法,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由童话作家郑渊洁改编的《水浒传(少年儿童版)》,里面收录了“智多星智取生辰纲”“巧用兵宋江得秦明”“三山聚义攻打青州”等许多人们熟知的故事,并且故事中的词汇相对直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理解。而对于有一定的阅读古典文学经验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注释版《水浒传》,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分层次进行阅读,可以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故事表达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学生体会人物表达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切勿过于盲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作;而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内容浅显的版本先读起。这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又可以在无形之中加强他们的阅读能力[1]。

二、独立思考,深入阅读

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获得独特感受、形成特定思维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问题,才能深入了解作者隐藏的想法、主题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现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尝试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这样善于发现、大胆求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受益匪浅。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文章末尾苏格拉底的弟子悟出了道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遮住课文的最后一段,首先阅读上面故事,并进行思考,细想这个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最后再由教师揭开故事谜底,让学生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与文章结局一致。若学生发现有偏差,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产生偏差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围绕全文进行思考,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提出,这个故事与曾经阅读过的故事有几分相似,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搜索寻找答案。学生搜索后发现《最大的麦穗》与“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内容有相似之处,但在认真思考后学生又发现,这两个故事还是存在着差异的。狗熊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认真,只会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而《最大的麦穗》告诉我们,机会永远摆在人们面前,需要人们有敏锐的判断力,不要轻易放弃机会,认为还有很多机会,最后很可能会两手空空。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了寓言故事是用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的特点。

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并不是要对内容死记硬背,也不是阅读一遍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利用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活跃自己的思维,学会边阅读边思考,最后解决问题[2]。

三、合作讨论,共同阅读

一个人阅读也能收获知识,有所感悟,但是却无法得到多角度的想法。教师若是想让学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有更多的感悟,则需要学生进行交流。同样,也可以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燃烧智慧的火花。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见难题,教师可以开展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例如,在《负荆请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蔺相如选择不和廉颇正面起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蔺相如的实力不如廉颇吗?猜想一下,若是他们正面起冲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讨论中自由发表想法。有学生说:“蔺相如与廉颇均是赵国重臣,两人若是起冲突,敌国则会趁机入侵。”也有的学生说:“蔺相如处处让着廉颇,是因为蔺相如为人宽容大度,同时也因为这样才有后来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多种想法,思维也更活跃,看问题更加全面。

四、结合实践,活动阅读

教师若想教学方式更具新意,那么组织活动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投石问路法,公布一些合适的活动方式,询问学生的意见,最后确定最终的活动方式。同时,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例如,在《明天,我们毕业》的课堂学习中,因为学生临近毕业,所以这篇课文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感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活动阅读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设计出“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们毕业了”“毕业赠言大会”等演讲活动,让学生讨论后筛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活动,仔细策划后组织进行。以“我们毕业了”这一演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临近毕业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出最想对学校、教师与同学说的话。有的学生回顾这六年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学校、教师与同学的不舍之情;有的同学感激教师的循循善诱;还有的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遐想多年后同学聚会的场景。这种多姿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临近毕业的不舍之情,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结 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浏览内容、获取信息、积累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围绕文本阅读展开实践活动,不仅要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寓意,品味人物感情,还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仔细剖析问题,成功解决问题,以此顺利达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廉颇蔺相如水浒传
负荆请罪
忠诚老将廉颇晚年“背叛”赵国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将相和
负荆请罪
半斤八两
负荆请罪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真实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廉颇并非真英雄